去痛片和布洛芬哪个副作用大?( 三 )


非那西丁的副作用可有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
所以,服用去痛片时,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同时也不要长期服用,因为咖啡因和苯巴比妥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
而布洛芬的副作用,只有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者少数病人出现轻度消化不良症状 。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去痛片的副作用比布洛芬的大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两个药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去痛片:是一种复方制剂,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发热和轻中度的疼痛 。因其所含成份中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前者可引起皮疹、呕吐、大量出汗、发热及口腔炎等,少数患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后者可使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发生紫绀,同时还可引起肝脏损害、溶血,对视网膜有一定毒性 。
布洛芬:也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以及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头晕、头疼、胃肠道溃疡以及出血等,仅有少数患者出现 。
去痛片和布洛芬比较:两者同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因去痛片是复方制剂含有特殊成份,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布洛芬;去痛片不建议用于儿童,而布洛芬可用于儿童,两者都禁止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两者无论用于止痛还是退烧,都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两者都仅是对症用药,一般止痛服用不超过5天,退热不超过3天;因去痛片所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用其他同类药可以取代,所以很多国家已经停止使用含有上述成份的药品,目前我国仍在使用,建议患者不要私自使用该药,一定要在医护人员密切的监护下使用 。
去痛片和布洛芬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止痛药,二者都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使用都可能带来该类药物常见的一些副作用 。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副作用,药物刺激胃肠粘膜导致的消化道不适,如烧心感、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腹泻和胃痛等 。其次,长期用药引起血小板功能下降,导致出血,这些非阿片类镇痛药都有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因此,长期使用的话容易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是消化道出血 。另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体液潴留和肿胀,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增加罹患心脏病和血管病的风险等 。相比而言,去痛片的副作用更大一些 。
(1)从化学成分上来看,去痛片属于复方制剂 。每片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0.15g,咖啡因0.05g,苯巴比妥0.015g 。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咖啡因是中枢兴奋药,能够辅助增强镇痛作用 。苯巴比妥成分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
患者如果长期使用该药物,其中的氨基比林可能会导致呕吐、皮疹、发热、大量出汗及发生口腔炎副作用出现等 。另外,该药物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概率比布洛芬高 。药物成分中的非那西丁还容易使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紫绀,还可引起溶血、肝脏损害,并对视网膜有一定毒性 。去痛片的咖啡因成分容易引起药物成瘾性,危害是比较大的 。这种药物在欧美国家已经被淘汰了 。
(2)而布洛芬是一种丙酸衍生物,为单一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从使用对象看,布洛芬是可以用于儿童的,特别是婴幼儿高热期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体重使用布洛芬颗粒;但是去痛片只能用于成年人,不可作为儿童用药,这也足以说明去痛片副作用之大 。尽管布洛芬对凝血的影响比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小,但在没有医师的密切监控下,仍不应将其与和抗凝药合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