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是个怎样的国家?( 三 )


伊斯帕尼奥拉岛原住民是阿拉瓦克印第安人以及不同的部落 。1492年12月,哥伦布首航美洲时旗舰在该岛附近触礁搁浅,遂留下39名船员在北岸海地角建立欧洲人的第一个定居点,海地因此被殖民者称作“美洲之母” 。1502年,全岛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后,印第安人逐渐被逐杀殆尽,为补充蔗田和金矿的劳力,殖民者从非洲运来黑奴 。1659年,法国军队占领西部,随后建立居民点与西班牙争夺该地 。1697年,西班牙被迫将占全岛1/3的西部割让给法国,该岛从此一分为二,西部称法属圣多明各 。
海地一直被称为法国最富有的殖民地,18世纪中后期有46万黑奴在岛上800个甘蔗种植园工作,同等条件下蔗糖产量是英属加勒比殖民的的两倍,到18世纪末,该地蔗糖产量占全球30%,每年有超过1500艘船只到太子港从事贸易……
1801年,杜桑·卢维杜尔率部统一全岛,宣布解放所有奴隶 。1804年,海地正式宣告独立,成为拉美乃至全世界第一个黑人共和国、西半球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 。
随后的40年里,海地经历南北分治和内战、东西统一最终分离(1844年东部以多米尼加宣告独立),1844—1915年,海地又走过内乱时期,总统更换了22个 。西班牙、法国势力渐远,以“人人生而平等”为价值信条的美利坚,竟在海地独立半个多世纪后才予以承认 。1915—1934年,美国干脆出兵占领海地,随之而来的是海地的海关、财政、治安乃至经济命脉全部易手至美国,最早独立的黑人国家沦为全球新霸主事实上的殖民地,美国的民主精英此时做何感想,历史又将怎样评判?
美国1934年撤军海地,形式上看,权力从大国经穆拉托人总统向黑人移交,更深层的变化在经济方面,海地独立后,大规模的种植园被分成小块分给自由的不动产所有者,在拉美盛行的寡头地主传统没在海地生根,小地产取代种植园的弊端是产量下降、效益锐减,现代制糖技术不适合小农场——得到土地者不受益,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受到削弱,结果为“最落后、最不幸和最为残暴”的独裁统治铺平道路 。
1957年,老杜瓦利埃上台,到1986年2月小杜瓦利埃出走海外,其父子像经营私营企业一样把国家用来为家族谋利益,国家机器包括“通顿马库特”被用来镇压异己,“大、小大夫”把美丽的国家“扎古”得破败不堪,1986年国家经济比1980年下降10%,成人识字率25%,医疗系统崩溃,5岁以下儿童夭折率20%,人均寿命52岁,人均年收入300美元稍多,而农民只有该数据的一半——杜瓦利埃家族30年统治导致海地成为西半球最穷国 。
1994年,美军重返海地,把政变中下台的总统扶正 。10年之后,它又不辞辛苦再来,把这位它看来蜕变成独裁者的总统赶下台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海地独立后200多年的历史中,国家从未形成有效的机构,要保护国民就一再请求外援,如果出现危机,首先去找美国和法国……
2010年1月12日,西半球新世纪危害最大的一场地震颠覆海地,造成近23万人丧生、150万人受灾的惨象 。近年来,霍乱、饥饿和飓风等天灾人祸萦绕着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世行数据显示,2016年完成GDP80亿美元,贫困率58.5%,预期寿命63岁 。
2011年,一位狂放不羁的前流行歌手以65%的得票率当选海地总统,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国家,新总统成功地捕捉到都市年轻人的想象力 。
年轻不惧苦难,祈祷海地未来!

海地是个怎样的国家?

文章插图


海地是个怎样的国家?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