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死?( 二 )


文章插图

张飞的性格,“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张飞对士大夫非常尊崇,然而看不起普通士卒,结果死于自己的士卒之手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死?

文章插图

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斩杀 。张飞感念结拜情深,向刘备主动请缨,力主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 。
张飞的手下士卒,来不及赶制白衣白甲,被张飞一段毒打 。这一打不要紧,马上激起了士卒的叛变 。被打士卒趁夜割了张飞的脑袋,跑到东吴领赏去了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死?

文章插图

对于张飞来说,这一顿鞭笞士卒,想必是他一生当中的家常便饭,原本是寻常得很,然而有一个常理是这样的:平常的侥幸千千万,只要有一次不凑巧,便是老命不保 。

三国时魏国的刘劭写了一本《人物志》 。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五味只能各司一味,淡水看似无色无味,然而可以掌控五味的浓淡;部下各显其能,只能各司一职,君王看似没有突出的本领,然而可以调度各路文臣武将 。
在蜀国,刘备是君,他能够驾驭关羽和张飞,肯定有他的本事;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兄弟,也是刘备的部下,既然是部下,肯定有他们各自的不足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死?

文章插图

关羽看不起士大夫,最终败亡于士大夫的众叛亲离;张飞看不起普通士卒,最终死于士卒之手 。
刘备的很多优点,是关、张二人所不具备的 。刘备宅心仁厚,善待士大夫,也善待普通士卒 。真正能做大事的人,势必如淡水一般,平易近人 。
我的分析有没有道理?期待大家留言探讨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虞山麓
关羽死于骄,张飞死于暴
一部《三国演义》,罗贯中杜撰了多少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桃园三结义”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一段佳话 。势单力薄的刘备从此开始有了打天下的资本:人力、武力!
桃源三结义
一、关羽之死使刘备失去一个臂膀
关羽,作为桃园三结义的老二,刘备的结义二兄弟,在刘备、诸葛亮都去取西川时,留下来驻守荆州,北御曹魏,东拒孙权,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关羽守荆州,刘备、诸葛亮放心,无后顾之忧!
关羽走麦城
哪成想,刘备得了益州后,开疆拓土,一发而不可收,竟又攻克了汉中,蜀汉士气大振,刘备信心倍增!看来不日即可鞭指曹魏!驻守荆州的关羽得到刘备攻取汉中的消息,心里竟是比刘备还急,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襄樊之战,想给刘备个惊喜!
关羽关兴父子
初时关羽也确实气势很盛,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是关羽性格上的最大短板就是:傲!这个傲让关羽得罪了很多人!这个傲可以说是直接害了关羽!
败走麦城
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荆州失守,而曹魏又派徐晃等反攻,关羽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走投无路,败走麦城,关羽走入绝境了!他的傲让他只有死路一条!
关羽之死
因为傲,他拒绝了孙权给儿子的求婚,得罪了东吴,惹怒了孙权,所以孙权派吕蒙偷袭他!因为傲,往日在同事面前盛气凌人,如今身处绝境,几乎所有的同事都落井下石:
走麦城
上庸的刘封孟达按兵不动袖手旁观;刘备小舅子糜芳、傅世仁在此前已投降东吴,我感觉糜芳怕刘备还没怕关羽怕得很;关羽此时是上天无梯入地无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关羽之死
最后,关羽在孤立无援,又深陷东吴重重包围之中的情况下,终于被东吴活捉,最终斩杀!所以他的死虽然是为了蜀汉,却也是他的性格缺陷“傲”直接造成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