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有谁还记得《全城高考》这部剧,你怎样看待这部电影?( 六 )


扯远了 , 回到全城高考 。这部片子的拍摄水平 , 嗯 , 技术水平超过我的预期(因为我的预期确实很低)流畅 , 情节在后期转入起伏 , 多组冲突的切换叙述不算跳脱 , 主要的两个男女生的剧情铺成亮点突出(好吧 , 主要是那熟悉的高中生式吐槽让我毫无违和感 , 个性是表面凶狠的女生和表面无所谓的男生的碰撞还是很出色的展现了出来) , 取景也很完美 , 没有做作也没用让人觉得突兀 , 平淡而贴合高三生的状态(高中果然是人生的完美时光啊) 。偶尔出现的诗词对白也没太过出戏 , 大致有互相考查是否背熟考试诗词的意味 。我对学生部分的戏份感觉还挺意料之外的完整流畅 , 演员也比较自然 , 配乐没有山寨的无谓渲染(虽然你配一个个性悲情的音乐 , 但我依然很想笑!说的就是你“青春期荷尔蒙” , 我后悔点了优酷的广告 , 我此刻才找到你居然和青春期是一个妈生的) 。
整个片子让我觉得稍显突兀的雷点就是全能的班主任(前面的铺成已经要让我觉得范老师有什么神秘的身份了 , 比如随便就能让校长不签任雪的提前结业申请) , 他能随时化身考究帝、温柔君还有体能帝(还秀了身材) , 虽然面无表情却前赴后继的帮学生们完成心愿 , 默默付出 , 以拳拳之心引导之 。(得亏这不足18天能发生这么多情) 。虽然是个能够很脱离现实的设定 , 但我觉得也并非只有地球之外才有的存在(其实我的初中老师也很个性) 。总而言之 ,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 , 嗯 , 诚意 , 刻意的青春和教导式的台词很少出现 。导演是否在平衡了自己的思想和作为主流的限制?主要的学生的戏份给了我最大的共鸣 。(嗯 , 主流电影范围之内的最大)
作为一部中心很主流的电影(片尾各种共青团鸣谢 。。) , 导演是否在片中隐隐的讽刺了高考呢?在片尾 , 小帆帆?出了车祸 , (那围观群众一句淡定的“你要坚持住啊(小施主) , 车(出租车?)立刻就到了”和及时出现的出租(不就应让救护车来么)让我忍不住吐槽了一下) , 快速的从医院就各种包扎完成 , 用担架送进了考场 , 嘴里还不停的说“救我 , 我要高考 , 我要参加高考!” , 我承认我被片段式的感染了 , 情绪激奋了(我在生理上产生了应对意图渲染感人气氛的设定的反应) 。但我的思想却在嘲笑我:“你丫右手都断了你会想着继续高考么 , 还那么激动的口头歌颂白衣天使们 , 再说你有头上缠着绷带作口头作文的潜力么?”所以 , 这么明显而激动的主流式的歌颂 , 牺牲 , 自强不息的精神 , 还有那上摇俯拍的镜头都在提醒我 , 这是导演为了应付自己主流的身份而特意强调的镜头么 。我读出的是那句“救我 , 我要参加高考”的讽刺 。
有很多东西是能让我们不惜生命也要追求的 , 但我觉得高考不是 。我觉得导演也认为不是 , 因为他在片中让这个高三的男孩只剩下了高考 , 也让自由成长的秦鹏获得了出版合同 。所以 , 如果是社会让高考成为一个孩子的全部和唯一 , 我们每个人都就应是罪人 。你或许能够让你将来的孩子努力的在高考中赢得胜利或者帮忙他找到其他替代高考的前路 , 正如这天我们的父母曾为我们做的一样 , 但却始终无法改变的是 , 令人人们烦恼和追求的始终是高考 。但我们却忘记了 , 真正追寻的不应是高考 , 那但是是一场考试 , 而是努力高考的目的 , 大学?不 , 那只是一个摄取知识的平台 , 我们缺乏的是信仰 , 缺乏幻想 , 缺乏对未来的真正幻想 。导演最后的作文题目是想传递这个想法给观众么?我不明白 , 但我想这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就应真正做的事情 , 但很遗憾 ,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 , 或许真的遇到一个好的班主任比一个升学率更高的学校更有好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