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个老师的师德?( 二 )


文章插图


5、做一个机智幽默的人 。在学生烦闷时来点佐料,捧怀逗趣,在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穿插一些典故,激发学习动力,在学生犹豫彷徨时,能够与学生促膝谈心,似长辈 又似知心姐姐,学生愿意有话告诉他,有事愿意求助他,这就足以慰籍心灵 。
总之,一说到师德,人们马上就会用学高为师,率先垂范,大公无私,乐于清贫,行如机器,话如播音,没有私欲,没有所求那样“高大上”的枷锁道德绑架在教师的脖子上,这样的禁锢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只能是一个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怕遭到全社会谴责而把自己伪装起来的机器人,只有以平常心对待,尽职尽业,那他就是一个有师德的教师!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即是说,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师德 。那么什么是师德呢?
权威的说法,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 。教育部新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其具体规定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 。根据本人的从教经历和理解,我认为要做一名令学生敬佩的优秀教师,在师德方面注意做到一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为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川流不息的活水 。这一点是师德最基本的东西 。试想,为师者如果不学无术,错误百出,定会误人子弟,毁人一生,岂不是最大的失德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为师在品行方面必须为学生做出表率 。在学校里,教师既是学生品行的评判者,更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在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工作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出示范性、榜样性作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做到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所有学生,爱生如子,既教书又育人,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既不体罚、打击、讽刺、挖苦学生,也不曲意奉承、讨好甚至放纵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的错误言行和不良习惯要敢于并善于批评、教育、引导,将是非观念、规则意识、敬畏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感恩意识等牢牢植入学生脑海,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扎牢思想品行方面的“篱笆墙” 。
总之,教育德为先,德育师德是关键 。教师做到在学识、品行等方面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设身处地关爱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就是抓住了师德的核心问题,就会达到言传身教,令行禁止的效果,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从 教育理论基础上学到 什么是一个老师的师德?对广大教师来说,师德是履行教育工作的社会职能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是调整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 。一个老师的师德应该包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的内容 。
从教师热爱学生说起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现 。其次要了解学生,在工作中要学会分析,善于总结,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热爱 。
教师教书育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一、热心岗位认真负责,甘于付出二、履行职责,热爱学生,耐心育人三、严以律己,坚持学习,率先垂范是重视品德交流思想启迪心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