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为什么变成了“慕尼黑惨案”?( 三 )


据说在长达一天的谈判沟通中,西德警方压根没弄清楚有几个恐怖分子,一直以为就5人 。所以后来在机场提前安排的狙击手也只有5位 。
其次一开始计划在飞机上安排伪装成飞行员及空乘的警察也不知道啥原因,居然没有就位......
但恐怖分子不傻啊,到了机场以后他们先派两人上飞机检查,结果就发现没有机组人员,随即意识到被耍了 。
一看情况不对,恐怖分子马上往回跑,结果居然有人下令狙击手马上开枪......(要知道这个时候只有两名恐怖分子在狙击手视线内,这种行为很容易彻底惹怒其他恐怖分子,从而造成人质伤亡)
你以为下命令开枪就够难以理解了?其实无语的还在后面 。
因为狙击手居然没有打中......(事后证明大意的西德警方没有安排军方狙击手,而是找了相对业余的警察来完成狙击人物)
没有安排机组人员,还直接开枪,这一系列行为彻底把恐怖分子给激怒,随后双方爆发激烈枪战 。
在后续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中,以色列人质全部遇难身亡;8名恐怖分子,5人被击毙,3人被活捉 。
而西德警方在此次营救过程中一系列的不专业行为引来众多质疑 。
慕尼黑事件爆发后,以色列全国陷入悲痛及愤怒之中 。
1972年9月8日,也就是“慕尼黑事件”后的第三天,以色列政府直接派空军对名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聚集地区展开轰炸 。
结果在一个多月后,这伙恐怖分子又劫持了西德的一架航班,以及逼迫西德政府释放当时被活捉的三名歹徒 。
那三名恐怖分子被成功释放后,甚至还举办了采访人员会,一度成为巴勒斯坦人心中的英雄 。
而这一举动也彻底激怒以色列,其总理梅厄夫人命令以色列最高情报组织“摩萨德”负责人扎米尔成立“X委员会”,复仇行动代号为“上帝之怒”,要求将当时参与慕尼黑恐怖袭击的相关人员全部消灭 。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上帝之怒”行动小组以各种方式铲除了大部分当时“慕尼黑事件”的策划组及参与者,甚至该恐怖组织的多位高层也在以色列的复仇活动中丧命 。
2005年,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同名电影《慕尼黑》上映,该片也相对系统的讲述了1972年发生在慕尼黑的那段惨痛故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