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刺|有刺植物的刺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有什么类型和效用?
有刺植物的刺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有什么类型和效用?
文:花木君

文章插图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刺的植物,比如常见的蔷薇月季玫瑰花枝上的小刺,山野间或篱笆上扎人的荆棘刺,叶片上长满细微针刺的仙人掌,“南橘北枳”柑橘亚科枝条上的尖刺等等。无一例外,都是非常锋利的植物“武器”,一不小心被扎,就会被刺得疼痛难忍,有的甚至还会被扎出血来。

文章插图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有的植物有刺,而大多数植物无刺?植物的刺最早产生于何时?有刺植物的刺有什么不同和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科普一下。一、植物刺的诞生年代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人类生活在由众多生物和物质构成的相对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众多生物和环境,相互依赖和支持,相互影响和促进,不断竞争和淘汰,不断进化和演变,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形成了今天生物多样性的世界,而这些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结果。

文章插图
那么就可以解释有些植物生长有刺,而很多植物没有刺,这是植物进化和演变的结果。从目前已发现的植物古化石来看,植物的刺最晚诞生于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早泥盆世(距今4-3.6亿年前),是陆生植物复杂化之后衍生出来的器官,该时期的一些陆生植物体茎上就已经具有多种类型明显的刺。

文章插图
关于刺和叶的关系,由于同时期的化石上植物大多还不具有发达的叶,因而有学者认为,这种类型的刺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演化,产生了某些形态的叶子。也有学者认为叶片是单独进化而来,因为从比较形态学的观点来看,植物体茎干上的叶和刺其实都是茎干表面的突起,两者有一定的同源关系,不过不能判定二者有着必然的关系。二、植物刺的起源和形态

文章插图
从目前发现的有刺植物的形态研究和起源来看,植物刺的形成类型主要有三种:皮刺、茎刺和叶刺。所谓皮刺,就是由植物表皮毛和少数皮层细胞变形而成;而茎刺是由植物茎干演变而来;叶刺则是由植物叶片退化(或进化)演变而来。1、植物茎刺的特点

文章插图
生长在主茎上,是茎的变态,着生在叶腋处,其维管组织与茎的维管组织相连,一般不容易被折断或剥离,即使强行折断,断面也很不平整,诸如荆棘、柑橘、山楂、皂荚等等。2、植物皮刺的特点

文章插图
皮刺与茎之间没有维管组织相连,着生位置也不固定,很容易剥离,剥离后的断面也很光滑。诸如蔷薇、月季、玫瑰等茎上散生许多皮刺。3、植物叶刺的特点

文章插图
叶刺是由植物的叶或托叶变态形成,着生在叶的位置,紧挨其上应有芽或分枝(仙人掌的刺虽然长在肉质茎上,也认为是叶刺)。叶刺和茎刺一样,都有维管束和茎相通。叶刺形态较多,诸如小檗属植物长枝上的叶变态成三叉状的刺,仙人掌属的叶片退化的刺,刺槐属由托叶形成的刺等等。三、植物刺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