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分类都有哪些 蒙太奇的分类( 二 )


6、心理蒙太奇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 , 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 , 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 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 , 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 。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法 , 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 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 , 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
7、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 , 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 。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 , 以引起观众的联想 , 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 。如普多夫金在《母亲》一片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 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 。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 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不过 , 运用这种手怯应当谨慎 , 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 , 避免生硬牵强 。
8、对比蒙太奇
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 , 即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 , 高尚与卑下 , 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 , 声音强弱、动静等)的强烈对比 , 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 , 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
9、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给杂耍蒙太奇的定义是: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 , 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 , 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 , 以造成情感的冲击 。这种手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 , 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 。与表现蒙太奇相比 , 这是一种更注重理性、更抽象的蒙太奇形式 。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 , 往往硬摇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镜头 , 譬如 , 影片《十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测的发言时 , 插入了弹竖琴的手的镜头 , 以说明其老调重弹 , 迷惑听众 。对于爱森斯坦来说 , 蒙太奇的重耍性无论如何不限于造成艺术效果的特殊方式 , 而是表达意图的风格 , 传输思想的方式:通过两个镜头的撞击确立一个思想 , 一系列思想造成一种情感状态 , 尔后 , 借助这种被激发起来的情感 , 使观众对导演打算传输给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 。这样 , 观众不由自主地卷入这个过程中 , 甘心情愿 地去附和这一过程的总的倾向、总的含义 。这就是这位伟大导演的原则 。1928年以后 , 爱森斯坦进一步把杂耍蒙太奇推进为电影辩证形式,以视觉形象的象征性和内在含义的逻辑性为根本 , 而忽略了被表现的内容 , 以至陷入纯理论的迷津 , 同时也带来创作的失误 。后人吸取了他的教训 , 现代电影中杂耍蒙太奇使用较为慎重 。
10、反射蒙太奇
它不象杂耍蒙太奇那样为表达抽象概念随意生硬地插入与剧情内容毫无相关的象征画面 , 而是所描述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同处一个空间 , 它们互为依存:或是为了与该事件形成对照 , 或是为了确定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反应 , 或是为了通过反射联想揭示剧情中包含的类似事件 , 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宫和意识 。譬如《十月》中 , 克伦斯基在部长们簇拥下来到冬宫 , 一个仰拍 镜头表现他头顶上方的一根画柱 , 柱头上有一个雕饰 , 它仿佛是罩在克伦斯基头上的光坏 , 使独裁者显得无上尊荣 。这个镜头之所以不显生硬 , 是因为爱森斯坦利用的是实实在在的布景中的一个雕饰 , 存在于真实的戏剧空间中的一件实物 , 他进行了加工处理 , 但没有把与剧情不相干的物像吸引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