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至清,为何各代王朝都称“朝”,而不叫“国”?( 三 )
“国”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一个国家 , 但是这个字在古文中仍然包含着“疆域、领土”的意思 , 尤其是在先秦时期 , 它还特指某一个地方的“都城” , 所以“国”字主要指领土主权 , 是客观存在的政治实体 。
至于从秦朝至清朝 , 为何不使用“国”字 , 其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
第一点:与古人的传统思想有关 。 《周礼》中曾有记载:“大曰邦 , 小曰国 , 邦之所居亦曰国 。 ” , 西周的周天子实行的是分封制 , 所以追溯“国”的最早的本意 , 就能够知道它指的是分封以后的诸侯国 。
这个时候的诸侯国 , 是为了拥护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存在的 , 所以“国”的概念 , 在古人的心中要远低于“朝” 。 因为“朝”在秦统一六国以后 , 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统治政权的代表 , “朝”指的是血脉相连的帝王 , 将自己的皇帝之位世代相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