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全国末伏热力地图出炉 看谁家暑热埋“伏”( 二 )


末伏过后还会热吗?胡啸表示 , 虽然全国大部没有成片的高温了 , 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 还要关注临近预报 , 防止暑热冒头 。 另外 , 末伏期间南方雨水多 , 颇有“倒黄梅”的味道(倒黄梅是指出梅进入盛夏已数日 , 长江中下游气象要素已具盛夏特征后又再转入具有梅雨特点的天气) , 需关注强降雨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 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山洪、山体滑坡、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 , 尽量远离气象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 。
末伏补水养肺防干燥切莫贪凉防感冒
“立秋”后凉爽的天气还没那么快到来 , 末伏具有炎夏湿热的特点 , 又带有秋天的温燥 , 常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 。 由于之前的三伏天对身体消耗很大 , 所以末伏要特别注意养生和恢复身体 。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 , 白天高温闷热 , 但早晚明显变凉 , 昼夜温差大 。 所以末伏时节 , 取凉须有节制 , 以免伤及身体阳气 。 末伏里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 切忌猛吹空调、过度吃冷饮 , 不宜直吹空调 , 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 。 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 , 避免着凉感冒 。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 , 天气虽然还是很热 , 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 。 比如除了热之外 , 还有些干燥的感觉 , 和夏天的湿热不同 。 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 , 常损耗过多 , 使人体水分不足 。 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 , 因此极易出现秋燥 , 常会有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皮肤干等症状 。 相较于夏天 , 此时补充水分更为重要 。 由于秋燥易伤肺 , 除了喝水外 , 建议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 , 如冬瓜薏米煲老鸭、银耳百合粳米粥 。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 , 湿气当令 , 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 , 处于较为脆弱时期 ,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 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 , 甚至发生秋季腹泻 。 末伏天健好脾胃 , 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 , 而且有利于“贴秋膘” 。
最后 , 中国天气网温馨提醒 , 末伏天里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 , 做到作息规律 , 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 , 避免过度疲劳 , 适量运动 , 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 祝大家舒适度伏 , 快乐迎秋 。 (策划/刘珺设计/罗嘉雪数据支持/胡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