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富比美国,现在败光家产!这个国家一夜之间崩盘了( 二 )

随着移民潮的到来 , 这两个国家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始了以开发内陆地区为目的的“西进运动” , 美国和阿根廷逐渐变成了农牧产品生产国 。

19世纪末开始 , 全球商品贸易迅速增长 。

阿根廷跟着美国一起做了农牧产品出口贸易 。

阿根廷拥有辽阔的潘帕斯草原 , 草原上盛产牛肉 , 阿根廷的牛肉在欧洲大受追捧 。 正是凭借着出口牛肉和小麦的优势 。

阿根廷人的财富一路飙升 , 在当时阿根廷的人均收入甚至一度超过意大利 。

但是巨大的财富并不是落入阿根廷普通百姓手中 , 而是落入那些庄园主手中 。

这反映出美国和阿根廷的“西进运动”有所不同 , 相比于美国允许西进移民们合法拥有土地 , 阿根廷则选择扶植大地主和财阀去开发西部土地 。 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占有土地 , 最终也使得这两个国家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

那些庄园手上攥着大把的金钱 , 他们没有那这些钱去发展工业 , 而是拿去买更多的土地养牛和种麦子 , 然后再将产品送到欧洲出售还钱 。 这套类似于今天炒地皮的操作支撑起阿根廷的繁荣 。

19世纪正是阿根廷农业爆炸式增长的时期 , 依靠着卖农产品 , 阿根廷一度成为了跟英美等国家媲美的富国 。

到了一战 , 欧洲人打仗继续大量的军需口粮 , 阿根廷抓住这次机会 , 用农牧产品狠狠发了一笔战争财 。

但是阿根廷工业化进程一直滞后 , 哪怕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阿根廷已经富裕了一两代人 , 工业依然不是国民经济当中的主导产业 。

但是谁又关心呢?既然看天吃饭卖农牧产品都能发财 , 谁又舍得勒紧裤腰带发展工业 。

20世纪初 , 阿根廷人均GDP位居世界第6 。

1929年 , 阿根廷人均GDP为908美元 , 英国为1105美元 , 美国为1767美元 。 而同比之下当时的日本也就485美元 。 阿根廷处于繁华的美梦当中 。

庄园主们享受着垄断地位 , 拿着大把钞票过着模仿着欧洲贵族的生活 , 天天成群结队看赛马 。

这群养尊处优躺着就能赚钱的人 , 怎么会拿着钱去投资工业这种高风险的玩意儿 。 再说 , 阿根廷的平头百姓们在寡头手底下工作 , 拿着微薄的工资 , 限制了他们的购买力 , 这也让阿根廷无法形成广阔的内需市场刺激工业发展 。

然而此时的美国 , 虽然早期跟阿根廷一样依靠出口农牧产品发财 , 但是美国一直尝试着将欧洲的工业革命、商业和金融体系移植到美国本土 。

在与欧洲隔海相望的美国东北部 , 美国形成了一条囊括了芝加哥、匹茨堡和克利夫兰在内的工业地带 。 美国人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 阿根廷则继续在农牧业的繁荣当中闭目塞听 。

1950年阿根廷人均收入是前宗主国西班牙的两倍 , 是日本的三倍 。

到了20世纪90年代 , 阿根廷经历了几次动荡之后再次回归经济增长稳定期 , 经济增速一度达到8% 。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是这个世界富国最后的凯歌 。

2

富国变穷的教科书案例

90年代 , 阿根廷梅内姆总统上台只有推行“新自由主义” , 主张市场应该完全自由 。 相信市场 , 准能发财!

在这种政策导向的支配下 , 阿根廷政府开始逐步撒手不管了 , 默许国外资本大肆收购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 。

在阿根廷政府的主导下 , 阿根廷的国有企业例如邮政、铁路、石油甚至社会保险等等企业几乎全部被私有化 , 排排站标上低廉的价格等着外国资本家来收购 。

 

梅内姆货币美元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