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争抢“哪吒故里” 背后是经济利益的拉锯战
----多地争抢“哪吒故里” 背后是经济利益的拉锯战//---- //
哪吒“落户”
近日 ,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不少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 , 哪吒形象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 一些城市也开始乘势宣传自己的“哪吒文化”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全国至少有4地宣称是哪吒的家乡 , 当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不少证明此地为“哪吒故里”的证据 。 (见8月9日《北京青年报》)
名人故里之争 , 大家见多了 。 每当出现与名人有关的热点事件 , 各地都会在名人籍贯到底在哪儿等问题上蹭热点、刷存在感 。 比如 , 西门庆故里之争曾持续10多年 , 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将开发西门庆故居文化景点写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 , 而事实上 , 西门庆不过是小说里一个虚构的角色 。 更有甚者 , 连“千古罪人”秦桧的故里也要争上一番 。
与西门庆一样 , 哪吒不过是上古神话里的虚拟人物 , 一个并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形象有故里吗?这样赤裸裸的故里之争 , 背后恐怕是存着争吃祖宗饭、力图赚快钱的小心思 。 每一个历史文化名人都是一座可供开发的“富矿” , 利用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发展经济、旅游产业 , 本无可厚非 , 但时下的名人故里之争却陷入了一种怪圈:好的坏的都无所谓 , 只要有名气、能吸睛就行 。 如果说争抢正面人物是出于对家乡的自豪感、荣誉感还可理解 , 而争抢秦桧、西门庆这类负面人物的地方 , 实在让人无语 。
争来抢去 , 其本质还是地方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 , 选择性忽视掉了文化资源真正的意义和内涵 , 只关注到了其中的经济价值 。 有的地方甚至为了发掘文化资源 , 不惜去造假、偷师 , 甚至大打出手 。
历史文化品牌的传承和弘扬 , 不应该沦为经济利益的拉锯战、口水战 。 要清楚认识到 , 历史文化品牌带来的不仅只有利益 , 更多的还是责任 。 前段时间 , 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剧《乔家大院》而广为人知的乔家大院景区被摘星牌 , 引得舆论关注 。 乔家大院景区在火了之后 , 并没能做好晋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 景区过度商业化、环境卫生差、运营企业能力不足最终导致了被摘牌的结果 。
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也曾陷入李白故里之争的口水战中 , 但在2015年两地放下争议 , 就共同开发李白文化资源达成初步意向 。 两地将携手共同进行李白相关资源的开发 , 共谋发展 , 提升李白重要游踪地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 这为还深陷名人故里之争的城市 , 提供了解决此类事件良好的示范作用 。
唯“名”是图 , 而忽视了“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 发展文化经济的路子势必会越走越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