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在炎热的盛夏,湖库守钓是一件非常遭罪的事情,即便是用钓伞遮阳,太阳光反射、高气温,也会严重影响垂钓体验。
更何况,炎热的气温,导致了水温也比较高,即便是长时间的守钓,鱼口也很是一般,所以,入秋之后,气温开始转凉,湖库守钓,也就不难么难受了。
很多钓友发现,即便日照不那么强,气温也不是特别的高,鱼口也一样不怎么好,甚至还不如初夏时的鱼口。
即便选择了背阴、水深的区域下杆,也是小鱼多、大鱼少,但是,到了水库,不钓大鱼,守的全是小鱼给口,这就不能忍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没大鱼,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钓不到鱼的因素很多,在大水面垂钓,没有鱼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如果又没有遭遇到极端气象,那么多半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而常见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

文章插图
一、经验误导
不同的垂钓经验,垂钓经历,导致了钓鱼人有不同的钓鱼经验,即便是同一种水情、鱼情,应对方法也多有不同。
【 水温|为何入秋之后,水库守钓始终没鱼口,不是没鱼,而是几个因素】钓鱼这个事并不难,难的是见识过不同的水情、鱼情并且能灵活应对。这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迄今为止,还有很多钓友坚信蚯蚓钓不到的,就是鱼彻底不开口,亦或者很多钓友坚信自己钓了二三十年鱼,只要自己钓不到的,别人能钓上,都是吹牛逼,说是坐井观天,都是在侮辱青蛙。
入秋后,一直到中秋之前,气温高、水温高仍然是一种常态,湖库的水体储备量大,所以水温变化并不像气温一样,比较明显。

文章插图
在深水区域,溶氧量差,腐泥、淤泥多,水底富氨、氮、碱,虽然深水 藏大鱼的概率比较大,但也仅仅是概率。
事实上,钓深水的效果还不如在多草的草丛附近、水流流速差的闸口、堤坝、洄湾等地方作钓。
这些区域溶氧充沛,食物比较多,入秋后的鱼,都会进食补充脂肪,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
进食之前,优先考虑的必然也是溶氧,只有充沛的溶氧,才会让鱼有活力进食,深水守钓大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入秋之后,并不是水温马上就降下来了。
在中秋之前,水温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这就是典型的经验误判,将初夏、晚秋、入冬的垂钓经验,带入到初秋了。

文章插图
二、因季节不同,观漂误差率大
入秋之后,和夏季相比,有两个很明显的区别,第一是昼夜温差较大,第二是风开始多了起来,南北风交替着来。
这两个差别,会在我们观漂时,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首先是昼夜温差,清晨、夜晚时,水温比较阴凉。
鱼出于生理原因,需要适应这样的低温,所以在吞食食物的时候,动作相对较轻,等到了早晨、午间,水温比较高,吞食的动作的幅度,又会明显不同。

文章插图
这种不同,差个2~3目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用早晚给口的漂相来应对白天的鱼口,亦或者反过来,抓不到实口,并不奇怪。
而第二个影响,风开始多了,加上湖库水面比较大,就算不是无风三尺浪,刮风时,大水面波浪起伏,也很影响观漂。
抓不到实口,提竿空竿,比比皆是,当然,这也只是因为季节原因,对有经验的钓友而言,跑个三五次鱼,就知道怎么应对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