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在新四军组建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陈毅在新四军组建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陈毅在新四军组建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陈毅在新四军组建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陈毅在新四军组建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陈毅在新四军组建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陈毅在新四军组建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 主力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 陈毅由于在8月底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 , 无法参加长征 , 被安排留守中央苏区 , 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 率领留守红军保卫中央苏区 。 由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残酷围剿和屠杀 , 1935年2月 , 留守部队开始从中央苏区突围 , 3月下旬到达了赣粤边地区的油山和梅岭地区 。 \r\n

\r\n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等各种手段 , 企图把游击队消灭和困死在漫无人烟的大山之中 , 红军将士常常风餐露宿 , 昼伏夜行 , 经过战斗和转移 , 终于发展形成了15块相互独立游击根据地 。 陈毅等人主要活动在赣粤边游击区 , 被编入七年级语文课本的《梅岭三章》就是1936年冬天陈毅被敌人围困在梅岭山上时所写 , 真实反映了当时艰苦的革命环境和陈毅不怕牺牲的豪迈气概 。 \r\n

\r\n因为中央更换了密码 , 南方游击队和中央完全失去联系三年之久 。 虽然身处消息闭塞的山区 , 但陈毅等红军游击队领导人凭借自己丰富的斗争经验 , 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各种报刊分析时局的变化和发展 , 并及时调整斗争方针和策略 。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 陈毅等人敏锐地感觉到国共两党将要重新合作、联合抗日 , 迅速调整了游击队的斗争方向 , 在确认国共两党正在谈判合作抗日事宜后 , 积极主动地向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发出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呼吁 , 并停止了对国民党的游击战争 。 \r\n

\r\n1937年8月 , 他先后发表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宣言和《告赣南民众书》 , 9月在赣州和国民党第四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马葆珩等进行谈判顺利地就将所在的赣粤边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 。 为了解决南方其他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事项 , 9月24日 , 陈毅又和项英赶往南昌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 , 和国民党成功达成了将各地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的协议 , 并在南昌设立了南方红军游击队联络处 , 由陈毅担任联络处主任 。 \r\n

\r\n在南昌期间终于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 , 在中央精神指示下 , 陈毅又先后到湘赣边、皖赣边、赣东北等游击区 , 去联络各地红军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 。 由于各地游击队长期脱离党组织 , 对党的政策还停留在过去与国民党进行你死我活斗争的阶段 , 对国共合作持怀疑态度 , 说服他们下山改编抗日难度大 , 有时甚至冒着被当成叛徒和说客而被自己人杀害的危险 。 电视剧《新四军》中就有这样的剧情:因数次派去乌龙山游击队联系下山改编的联络员被当成叛徒杀害 , 改编迟迟没有进展 , 最后陈毅亲自上山也被被游击队误当成叛徒和说客而差点杀头 , 经过陈毅苦口婆心宣讲政策 , 才终于说服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 。 这段剧情就是以陈毅去湘赣边根据地联系游击队下山的真实历史为原型改编的 。 \r\n

\r\n在党中央精神正确指导下 , 经过陈毅、项英以及叶挺等同志的艰苦工作 , 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 。 1937年10月12日 , 由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 由叶挺任军长 , 项英任副军长 。 由陈毅、项英等人组织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的“抗日义勇军”陆续加入了新四军序列 , 全军达1万余人 。 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 , 陈毅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和第一支队司令员 , 是新四军党组织中仅次于项英的主要领导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