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陆小曼通诗词书画,你最喜欢她哪一点?( 二 )


陆小曼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名媛才女 。
当时上海有唐瑛,北京有陆小曼,在名媛界被盛誉为“南唐北陆” 。
可让人记住陆小曼的却是她的两任颇有名气丈夫,和一位默默陪伴她33年之久、却不是丈夫的男人 。
如此复杂的感情纠葛,让陆小曼的人生充满了谜一般的感情色彩 。
然而,她绝对是一位因为婚姻和情感而被人忽略才情的女才子 。
△、陆小曼集文学、戏剧、绘画于一身,通数门外语,是一位女外交家 。
陆小曼生于1903年,是家中九个孩子唯一存活的一个孩子,家境优越,备受父母宠爱 。
她的父亲陆定早年留学日本是外交官,母亲吴曼华是江南的名门闺秀,多才多艺,擅长一手工笔画,又有深厚的古文功底 。
渊源的家学,让小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
a、陆小曼嗜画受其母亲影响至深 。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画得一手很好的工笔画 。陆小曼自幼便深受其母的熏陶 。
在学生时期,陆小曼便能诗善画,并写的一手蝇头小楷 。
陆小曼在北京圣心学堂读书时开始学习油画,主攻静物和风景 。
油画创作特别强调色彩想象力,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 。
在陆小曼早期的绘画中,既可看到颇有中国画具有线的表现特点,又有绘画具有光影的特点 。
据说,有一次法国人到圣心学堂参观,看到一幅油画,问是何人所绘,校方告知是学生陆小曼 。
法国人很欣赏,当即支付二百法郎,作为学校办学经费,买下油画买,引起校内和社会瞩目 。
b、陆小曼20年代初拜刘海粟为师,开始学画很认真,但时作时辍 。
由于陆小曼悟性高,很快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她临摹了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颇得神韵 。
1929年,陆小曼参与了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并成为该会早期会员 。
c、1931年底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慵懒习惯 。
拜师时,贺天健曾为陆小曼约法三章:①老师上门,杂事丢开;②专心学画,学要所成;③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 。
陆小曼专心攻画十余年,终于在1941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个人画展 。展出作品达100多件,受到相当好评 。
其作品在1949年、1955年两次入选全国美术展 。
1958年陆小曼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 。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上海女画家中,论画技,陆小曼并非是最出色者,但论名气之大与画润之高则非她莫属 。
刘海粟这样评价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
d、因为陆小曼的父亲是外交官,十六七岁的她就精通英、法两国文字,有着语言上的极高天赋 。
十七岁,陆小曼应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邀请,帮助外交部接待外宾,担任口译,同洋人接触时反应灵敏又不卑不亢,声震北京社交圈 。
E、陆小曼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 。
她的文章,蕴籍婉约,文字很美,又无雕琢之气 。
这与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分不开的 。
陆小曼也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 。
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 。
△,作为民国的超级名媛,陆小曼肯定有她的可爱之处 。
面对“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大千世界,仅靠回忆录和有限的史料,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一个民国女子的可爱之处,的确是见仁见智,也有些难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