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采采卷耳之句,卷耳究竟是什么植物?( 二 )


宋朝严粲提出了新颖的解释 。这卷耳叶子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包裹“酒曲”,因为酒曲发酵,卷耳叶子变的色彩斑斓了 。原话是这样的,“后妃主酒浆之事,豫采卷耳以为曲蘖”,这么一来卷耳就是苍耳没什么好怀疑的 。目西小时候家里做酵母,经常需要采摘这种植物的大叶子,用来覆盖酵母 。
可是把采采解释成采摘还有一个问题,《诗经》中还有“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衣服怎么能够采摘呢?因此对于“采采卷耳”还有一种解释,色彩斑斓的卷耳 。闻一多先生就认为,“采采卷耳”很可能不是采摘卷耳,而是在形容卷耳 。
因此根据“采采”是形容词,卷耳用来制作酒曲,于是又有这么一种解释,“采采卷耳”是卷耳叶子包裹酒曲,时间一长发霉,出现黄的绿的灰的各种颜色,用美好的修饰词“采采”来形容 。这也能说的通 。
于是第一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就变成了,用卷耳包着的酒曲用掉了很多,剩下的连一个小框子都装不满了,是后妃为犒劳大军做准备 。
因此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卷耳就是苍耳没有问题 。
但是如果你把卷耳当作野菜解释的话,那么它就不是苍耳,而是下面这种,石竹科、卷耳属多年生疏丛草本 。
我似乎了解提问者迫切想了解诗经真谛的心情 。
真是不清楚,提问者配的图是你自己选的还是悟空问答给你配的 。这种反差真的是让我不得不专门来吐糟几句了 。
你说你问个卷耳选个配图吧,一个石竹科小草本好巧不巧的你给配个夹竹桃科的木本植物 。就算你选个夹竹桃科的花来问卷耳,可是竟然选了个鸭蛋花....哪怕你选个鸡蛋花,咱们中国也有啊 。没错啊,这真是夹竹桃科鸭蛋花属的鸭蛋花Camerarialatifolia,这个植物还值得纪念下,不仅仅是说它真的不太常见,第一次描述它的还是在1753年,这货还是由现代植物分类学的鼻祖植物学家林奈命名的 。鸭蛋花Camerarialatifolia原产于墨西哥南部、美国中部和西印度群岛 。这玩意儿别说在诗经的中国,就算今天的中国除了华南植物园等地头,也真的很少见,这玩意儿整个东半球也没它分布啊 。
所以,你让我看着这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夹竹桃科的这么大一砣鸭蛋花,在这和你娓娓而谈诗经国风卷耳什么的,真的有点魔幻主义的蛇精风格啊 。
卷耳是一种中国南北常见的石竹科卷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会开着簇生的白色小花,常常生于田野、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古人常把它的嫩苗当野菜食用 。卷耳属的植物在中国有近20种,所以不必去太在乎具体指的是哪个物种 。比如下图的球序卷耳Cerastiumglomeratum,苍耳是菊科的,它和卷耳的关系类似你提问配的图和卷耳的关系一样,就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 。
《诗经.周南.卷耳》里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就是在讲,有一位可爱的女孩子,一边拿着菜筐子一边采呀采呀采卷耳,一边却在叹气,因为思念一个外出打工很久不归的心上人,半天也采不满一小筐,于是一生气连菜筐子都丢弃在路旁 。类似这种萌萌的温馨风格,在《诗经》里比比皆是 。
《诗经》是一部浪漫的古代经典,里面描绘了许许多多的植物,许多植物的名字甚至延用至今,诗经之后,历代就有无数的砖家喜欢刨根问底的研究,这诗里写的考据下是今天的什么什么啊,考据完了再整理本书,直到今天,也有人乐此不疲的为诗经植物著书立说 。其实,是什么不是是什么,现在的科学名称叫学名,学名都是拉丁文,指向了唯一性的物种 。古人并没有任何今天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系统知识,也就是说,真的没有必要为古老的名称去纠结然后硬要套上现代植物分类学里物种概念上的植物名称 。最可笑的就是为了古人书中的一个名,还有一堆人争得面红耳赤的,本质上呢,看了封面的配图就明白了 。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诗经,也不是为了植物,不是为了卷耳苍耳,就是为了扯经罢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