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吴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三 )


中药古今研究吴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27、《证类本草》:“主温中下气 , 止痛 , 咳逆寒热 , 除湿血痹 , 逐风邪 , 开腠理 , 去痰冷 , 腹内绞痛 , 诸冷实不消 , 中恶 , 心腹痛 , 逆气 , 利五脏 。”
28、《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咽嗌寒气噎塞而不通;胸中冷气闭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住;心气刺痛成阵而不止 。”
29、《千金翼方》:“主温中下气 , 止痛 , 咳逆寒热 , 除湿血痹 , 逐风邪 , 开腠理 , 去痰冷 , 腹内绞痛 , 诸冷食不消 , 中恶 , 心腹痛 , 逆气 , 利五脏 。”
30、《冯氏锦囊秘录》:“大温 , 散胸中脾胃寒冷 , 膀胱受湿 , 阴囊作疝 , 久滑冷泻 , 阴寒小腹作疼 , 肝经气分 , 脾经血分 , 然性燥急 , 阴虚火盛者 , 大非所宜 。”
31、《医学入门》:“治心腹冷痛如绞 , 疝痹肠风香港脚攻 , 霍乱咳逆咽膈饱 。”
32、《本草经疏》:“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冷实不消,或为腹内绞痛,或寒痰停积,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 。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
33、《药性本草》:“霍乱转筋,胃冷吐泻腹痛,产后心痛 。”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等 。尚含吴茱萸酸、柠檬苦素、吴茱萸啶酮及挥发油等 。《中国药典》规定:含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15%,含柠檬苦素不得少于0.20%;制吴茱萸不得少于0.90% 。
2、作用:本品有抑制胃肠运动、抗溃疡、止泻、抗心肌损伤、降血压、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血栓等作用 。
3、药理:
(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作用;静脉注射吴茱萸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体温升高 , 也可提高电刺激兔齿髓引起的口边肌群挛缩的阈值;吴茱萸水煎能显著延迟痛觉反应时间;口服吴茱萸有镇吐作用,与生姜同服 , 镇吐作用可被加强 。
(2)心血管系统作用:吴茱萸醇-水提取物给麻醉猫静注产生依赖性升压效应和提高膈膜的收缩力;给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压 。


中药古今研究吴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