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好句摘抄 傅雷家书摘抄片段( 二 )


关于新编京剧《白蛇传》
 昨天晚上陪妈妈去看了“青年京昆剧团赴港归来汇报演出”的《白蛇传》 。自五七年五月至今 , 是我第一次看戏 。
【傅雷家书好句摘抄 傅雷家书摘抄片段】 剧本是田汉改编的 , 其中有昆腔也有京腔 。以演技来说 , 青年戏曲学生有此成就也很不差了 , 但并不如港九报纸捧的那么了不起 。可见港九群众艺术水平实在不高 , 平时接触的戏剧太蹩脚了 。
 至于剧本 , 我的意见可多啦 。老本子是乾隆时代的改本 , 倒颇有神话气息 , 而且便是荒诞妖异的故事也编得入情入理 , 有曲折有照应 , 逻辑很强 , 主题的思想 , 不管正确与否 , 从头至尾是一贯的、完整的 。
梅兰芳、梅葆玖之《断桥》
 目前改编本仍称为“神话剧” , 说明中却大有翻案意味 , 而戏剧内容并不彰明较著表现出来 , 令人只感到态度不明朗 , 思想混乱 , 好像主张恋爱自由 , 又好像不是;说是金山寺高僧法海嫉妒白蛇与许宣的爱情 , 但一个和尚为什么无事端端嫉妒青年男女的恋爱呢?青年恋爱的实事多得很 , 为什么嫉妒这一对呢?总之是违背情理 , 没有logic(逻辑) , 有些场面简单化到可笑的地步:例如许仙初遇白素贞后次日去登门拜访 , 老本说是二人有了情 , 白氏与许生订婚 , 并送许白金百两;今则改为拜访当场定亲成婚:岂不荒谬!古人编神怪剧仍顾到常理 , 二十世纪的人改编反而不顾一切 , 视同儿戏 。
 改编理当去芜成青 , 今则将武戏场面全部保留 , 满足观众看杂耍要求 , 未免太低级趣味 。倘若节略一部分 , 反而精彩(就武功而论) 。“断桥”一出在昆剧中最细腻 , 今仍用京剧演出 , 粗糙单调:诚不知改编的人所谓昆京合演 , 取舍根据什么原则 。
叶盛兰、杜近芳之《白蛇传》
 总而言之 , 无论思想 , 精神 , 结构 , 情节 , 唱辞 , 演技 , 新编之本都缺点太多了 , 真弄不明白剧坛老前辈的艺术眼光与艺术手腕会如此不行;也不明白内部从上到下竟无人提意见:解放以来不是一切剧本都走群众路线吗?相信我以上的看法 , 老艺人中一定有许多是见到的 , 文化部领导中也有人感觉到的 。结果演出的情形如此 , 着实费解 。报上也从未见到批评 , 可知文艺家还是噤若寒蝉 , 没办法做到百家争鸣 。
关于盖叫天
 月初看了盖叫天口述 , 由别人笔录的《粉墨春秋》 , 倒是解放以来谈艺术最好的书 。人生、教育、伦理、艺术 , 再没有结合得更完满的了 。从头至尾都有实例 , 决不是枯燥的理论 。
 关于学习 , 他提出 , “慢就是快” , 说明根基不打好 , 一切都筑在沙上 , 永久爬不上去 。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深思 。倘若一开始就猛冲 , 只求速成 , 临了非但一无结果 , 还造成不踏实的坏风气 。德国人要不在整个十九世纪的前半期埋头苦干 , 在每一项学问中用死功夫 , 哪会在十九世纪末一直到今天 , 能在科学、考据、文学各方面放异彩?盖叫天对艺术更有深刻的体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