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早就知道蝗虫可以吃,他们为什么宁愿吃树皮,也不吃蝗虫呢?( 二 )


可那是建立在蝗虫对百姓的粮食安全没有造成什么威胁基础之上的 , 随着文明的演进 , 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 , 以至于后来发生蝗灾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 , 几乎每一次都会威胁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安全 ,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会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对于蝗虫秋毫不犯吗?我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是起锅烧油炸蝗虫吧?而且吃蝗虫还有唐太宗李世民这样例子可以参考 , 对此《新唐书》这样记载:
既然连皇帝都带头吃起了蝗虫 , 那百姓就更加没理由不追随 , 毕竟命是自己的 , 不吃只能等死 。可话又说回来 , 为什么我们在史书上很少能看到百姓靠吃蝗虫度过蝗灾的记录呢?
笔者认为 , 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综上所述 , 古人不是不吃宁死蝗虫 , 而是基本吃不到多少 , 想要以此充饥简直痴人说梦!不得不说 , 古人的生活真是艰苦 , 居然连粮食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 相较之下我们 , 现代人的生活实在太舒坦了 , 吃饱喝足已经成了常态 , 可还是有些人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 肆意浪费粮食 , 我想说“你们所抛弃的可是我们先辈无比渴望得到的美食” , 希望所有人能谨记浪费可耻的宗旨 , 从现在开始杜绝浪费!
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在烧烤摊上看到蝗虫了 , 肯定也确认了蝗虫的可食用性 , 那么我们所推测出的古人不吃蝗虫其实是不太现实的行为 。
说起来古人为了活命甚至有人吃人的经历 , 一个蝗虫而已 , 怎么可能逃过古代吃货的追杀 。不过蝗灾来临的时候 , 除了蝗虫本身因为数量太过庞大而给古人造成的心理压力之外 , 应该还有蝗虫不太好吃的问题 。
古代人做饭并不如现在这般烧烤蝗虫 , 多不过煮了或者蒸了吃 。这两种吃法远远比不过油炸或者烧烤所带来的的口感体验 。况且蝗虫本来就是没什么肉的 , 吃了也不耐饿 。
古代之所出现蝗虫过后的灾荒而饿死人的现象 , 主要还是没有现在的各种杀虫药剂 , 不能很好的挽救农作物 , 基本上一场蝗灾下来 , 田地里就颗粒无收了 。而且那时候人们大多都没有自己的土地 , 租种地主的土地光是交了租子剩余的也就不多了 。
大面积蝗虫过境之后 , 没什么东西就飞走了 。就算有人捉着吃也只是一小部分 , 蝗虫的繁殖能力非常的强 , 但是也有个缺点就是生命短暂 。就算有人吃也吃不了多久 , 不够维持因为损失粮食而造成的长期饥饿状态 。
蝗灾来临时 , 虫和人的数量比例完全不是一个人撸几串就能解决的了的 , 中间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存在 。
雁过留痕好 , 马过留蹄棒 。
蝗虫不是呆虫 , 当它呼啸而过 , 偶尔掉队的几只散兵游勇 , 那是不够灾民塞牙缝滴!
自古以来 , 最让老百姓头疼的莫过于蝗灾 , 但凡遇到蝗灾 , 几乎就会出现大量饿死人的现象 , 毕竟庄稼都让蝗虫吃了 , 百姓只能啃树皮 。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 , 为什么百姓宁愿啃树皮 , 甚至是人相食也不去吃蝗虫呢?难道是蝗虫有毒不能吃的吗?
显然不是 , 笔者给大家例举一条贞观年间的蝗灾 , 当时长安闹大旱 , 接着就是蝗灾 。大家都知道 , 蝗虫飞过那几乎就是寸草不留 , 原本百姓种的庄稼全让虫吃了 , 现在百姓只能啃着树皮度日 。唐太宗知道此事后大怒 , 他心里恨透了这些抢了百姓食物的虫子 , 随手就抓了几只生吞了 , 说道:“你如果有灵 , 就吃了我的心 , 别再吃我百姓的粮食 。”即若有蝗虫之神 , 请噬我心 , 勿食我民之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