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押监狱的人,出狱后会对社会产生无力感吗?大家对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剧怎么理解?( 三 )


因为已经适应的环境,回带给人更多的安全感 。
影片中的布鲁克假释后为什么会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呢?
原因基本上就是改变让他恐慌,新环境让他陌生,也失去了本该有的尊严 。
虽说假释获得了自由,但当他离开了生活了50年的监狱,他原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熟悉的生活圈、认识的伙伴都随着他的离开而消失 。
他需要重新面对周遭的一切,陌生的人陌生的事,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不安,也最终走上了绝路 。
瑞德的话很直白的说出了他的心声:“他做了50年的牢,50年呀,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出狱就成了废人,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他,然后习惯他,更久后...你离不开他,这就叫体制化” 。
2.思维禁锢,失去了对自由的渴望
肖申克监狱关押了犯人的身躯,剥夺了他们的人参自由,也渐渐地禁锢了他们的思维 。
他们不敢报有希望,在监狱里关押10年、20年、甚至更久,犯人们已经不再怀有希望,因为希望越大,就会越失去 。
而为了不让自己绝望而死,为了当自己能够熬过当下,他们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内心思维禁锢住,不再幻想,老老实实过日子,更不敢奢望自由 。
对于监狱的生活来说,自由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让他们习惯了这种思维,习惯了不再渴望自由,如果有一天自由来临,他们将不知如何面对,如何享受这种自由,自由一方面是身躯的解放,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独自生活的孤单 。
这些就是犯人们不愿离开牢里的东西 。
《肖申克的救赎》通过这些反面深刻的反映了监狱对于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
从而更突出了男主角安迪试图打破这一切禁锢,释放人性中对自由的渴望,追寻自由的珍贵 。
感谢邀请
长期关押在监狱的人,出狱后,多少都会对社会有一些无力感吧 。
现在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20年前,也就是1999年进监狱的人,对手机,各种APP,可以是完全陌生的概念 。
进监狱的时候,都还在用现金,出来以后,都用微信,支付宝了,这都得好好适应学习 。
不知道出狱之前,会不会给他们有相关的培训,如果有还好,没有,那适应社会的就压力更大了 。
回到家乡,道路都变了,很多地方也不认识了,公交车都不会坐了 。可以说处处是障碍 。又顶着一个曾经的犯罪分子的帽子,找工作也不好找 。
而且,几十年下来,年龄也大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下降了,除非有人,或者有机构愿意帮他,给他一个慢慢学习、慢慢适应的机会 。
所以,监狱关押的犯人,以后如何适应社会,也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好好重视,否则这些人出去,很容易再进来 。
《肖申克的救赎》核心理念是另外一个意思,在这里不讨论了 。
《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老人出狱之后因为不适应而上吊的场景一直以来都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抹去 。
他大半辈子都在监狱当图书馆管理员,他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得到了应得的尊重,而当他又重新回到这个他年轻的时候都有些无所适从的现实世界,他崩溃了,自杀了 。
一个长期关押在监狱的人,重新回到社会中肯定会很不适应 。以前熟悉的一切都变了,街道不认识了,亲人朋友也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何况,绝大多数人也没有什么安身立命的本事,还要遭受周围人的白眼和不信任 。这种情况之下,能不无力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