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二月二各地有什么风俗习惯?( 三 )


石家庄:吃麻花,猪头肉,饺子 。那边是要吃那种面片,石家庄人叫咸食,混着鸡蛋和面粉香味的面片香;也有叫菜饼子的,就是把在地窖里藏了一冬天的萝卜挖出来,切成丝和面和到一起,烙出来的饼,沾着蒜泥和醋,很多人吃不习惯,不过这么多年的风俗沿袭下来,而且还一直能传承下去 。
承德:早起煎饼早起煎饼午饺子煎肉片煎鱼:二月二炸鱼煎肉,这叫“熏虫儿” 。因为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用这香味熏醒传说中的龙镇住毒虫,吃猪头肉 。
沧州:吃龙拿珠,就是面条和饺子一起下锅煮,煮熟了再吃 。吃饺子就是龙耳朵的意思或面条就是龙须子意思 。吃龙鳞饼 。
沿海
奉祀土地公
南方”二月二“主要以祭社(土地神)习俗为主,祭龙习俗主要在龙升天的仲夏端午 。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为主的习俗 。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 。”二月二“(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日节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从上古开始,社神就成为了祭祀系统中的祀典之神 。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保留下来,并随着华人的迁徙,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
分祭猪肉
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 。社祭作为民众欢聚节日的习俗,在龙抬头这天也会上演 。《广州府志》引《番禺志》载:“二月二日土地会,大小衙署及街巷无不召梨园奏乐娱神 。”昔日那祭社的盛况及人们聚众宴饮的欢娱场面,在这些记载中可见一斑 。
开笔礼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在传统习俗里,为取龙抬头之吉兆 。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会举行“开笔礼”,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 。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祝愿每一个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 。
起龙船
在龙抬头这天,广东一些地方有“起龙船”的活动,众人跳入水中“起龙船”,请龙出水、清洗龙船、试扒龙船 。人们选择这天作为传统“起龙船”的日子,是为了显示百姓对龙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
剪龙头
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叫“剃喜头” 。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
炮会
二月二土地神诞辰,在广东部分地区,当地男女老少会用震天的鞭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被人们称作“炮会” 。
龙食
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龙抬头这天人们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所以龙抬头风味食物大都以“龙”来命名 。面条称作“龙须面”、面饼称作“龙鳞饼”……,人们希望以此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
其它地区
浙南:泗溪二月二庙会,地处浙江南部的泰顺县泗溪镇是著名的廊桥之乡,世界最美廊桥“姊妹桥”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在泗溪镇白粉墙村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二月二祈福庙会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白粉墙村都要在本村的“陈十四娘娘”庙举行二月二庙会(祈福活动) 。该习俗兴起于清朝雍正年间,俗称“做福”或“福酒”,从清代至民国“二月二”庙会活动发展到鼎盛,前往参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乡民,更多的来客都是从十乡八里之外慕名面来,可谓盛况空前 。庙会活动内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