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三道红线”的金融信贷“紧箍咒”后 , 房企今年面临的是“面粉”问题:集中供地“打补丁”意味着借钱买地行不通、房企拿地资金须符合“投销比小于40%”的红线释放出更加严控的政策信号……拿地问题在近日陆续举行的中期业绩会上 , 成为抛向房企管理层最多、也最尖锐的话题 。 从房企回复中 , 采访人员发现 , 面对这一记重锤 , 房企日子确实更难了 。 业界分析 , 土地市场调控已进入深水区 , 在“稳地价”后 , “房地联动”也将伴随而来 , 房地产开发的利润水平只有一个“降”字 。
借钱买地行不通了
今年上半年的“土地‘两集中’政策(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实施后 , 第一批集中供地在全国22个城市铺开 , 土地市场的热情被瞬间点燃 。 然而 , 坊间盛传 , 在8月11日自然资源部召开的闭门会议中 , 对部分集中供地试点城市的供地部门作出新的部署 , 明确要求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需体现四个方面:
首先 , 参与商品住宅用地竞买企业应当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 。 住宅用地落实“限购”政策 , 非开发类的房企不具备拿地资格 。 同时 , 联合竞拍的房企中 , 开发类房企所占的股权必须大于50% 。
第二 , 要求建立有效的购地审查制度 。 将现行政策工具箱中“建立购地资金来源审查制度” , 由可选用的政策措施改为统一实施的政策措施 。 房企拿地不得超过年销售额40% 。 第三 , 规定单宗住宅用地溢价率不得超15% 。 第四 , 不以竞配建等方式增加实际地价 。
【面粉|“面粉”新规接踵而至 房企躺平还是突围?】本次会议所传达出的内容 , 也解释了近期部分城市的二次集中推地生变原因 。 近期 , 深圳、天津、青岛、惠州、上海等地相继终止或延期第二批土地“两集中”挂牌出让 。 即将进行的第二批集中供地中 , 杭州、苏州等部分热点城市则给土拍规则再打“补丁” , 如杭州修订了第二批集中出让的31宗地块的竞价规则 。 苏州也明确禁止开发商绝对控股的子公司不得参与到同一地块的竞拍 。 8月10日 , 天津对房企的拍地资金予以明确规定 , 不仅须以自有账户交纳竞买保证金 , 还需提交股东未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的资金来源承诺 。 换言之 , 借钱买地行不通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