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做精做实顶岗实习 校企共育优质人才( 二 )
其次,结合行为特征分析实习生心理变化规律 。经过分析,确定实习生行为变化的规律性波动是其心理周期性波动的外在表现,将实习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变化划分为“行业认知期待期、职业进入适应期、技能熟练波动期、心理稳定成熟期、情绪倦怠浮躁期”五个阶段,并测算出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长,创新性地提出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期待期—适应期—波动期—成熟期—浮躁期”五阶段模型,为开展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的顶岗实习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再其次,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任务体系 。针对五阶段模型中学生的行为特点,结合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需要,针对性地建立了顶岗实习系统化课程任务体系,具体归纳为“一种管理机制”(基于学分制的课程管理)、“两种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和真实工作情境教学)、“三大教育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四个教学模块”(专业认知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发展能力模块),并配合使用观察认知、兴趣引导、任务驱动、项目管理进阶等教学方法,确保学习效率和效果 。
最后,建立协同化的标准工作程序 。依据实习生心理变化的五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岗位工作要求、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需要,校企协作开发了实习生管理的标准化程序,明确各阶段学校、企业、学生应开展的工作及需要达到的效果,开展相应的教学管理、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通过对学生职业心理成长的正向干预,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认同、职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心态 。
定向开发实习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多维构建实习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为配合实习管理和课程任务实施,学校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实习管理信息化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平台集合了实习任务智能提醒、实习数据智能分析、实习管理智能诊断、实习表现智能评价、实习总结智能报表等功能,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实现任务发布有提醒、任务完成有奖励、学习过程智能化、成绩评定过程化 。在实习管理方面,实现信息沟通实时化、管理过程痕迹化、过程评价数据化 。平台充分契合顶岗实习的管理特色,有力支撑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构建了集学生、企业、指导教师、岗位师傅、家长和辅导员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智能化动态管理机制 。
同时,建立了“三主体、三主线、三闭环”实习管理质量满意度评价体系 。建立三个相关主体(学生、企业、指导教师)既为测评主体又为测评对象的实习管理质量满意度评价模型,以教师专业指导和过程管理、学生专业学习和过程表现、企业培训和管理为关键评价指标 。设计三条评价主线(学生对企业和教师的满意度、企业对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教师对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开展评价测评,对学生、教师的测评结果与实习成效、工作绩效挂钩,对企业的测评结果与校企合作持久度挂钩,形成了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的三个管理闭环 。
经过多年的顶岗实习管理实践,学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生实习稳定性好,顶岗实习期间离职率控制在4%以内;职业认同感高,毕业后行业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行业归属感强,毕业三年行业留任率稳定在70%;职业发展后劲足,80%的学生毕业三年晋升到基层管理岗位,30%的学生毕业五年晋升到中层管理岗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