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公司整体搬迁入驻南昌航空城 老洪都变“洪都新城”

洪都公司整体搬迁入驻南昌航空城 老洪都变“洪都新城”


8月25日上午 , 航空工业洪都新区整体搬迁入驻仪式在南昌航空城举行 , 标志着洪都公司今后的科研生产中心将以南昌航空城为主 。 实际上 , 航空工业洪都新区整体搬迁工作早在2014年就已启动 。 5年过去 , 庞杂浩大的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 。 如今 , 在老洪都小区里的 , 只剩下“洪都人” 。

回顾

“江西制造”的一面旗帜

坐落于省城青云谱区的洪都老工业区 , 是城区老工业区的典型代表 。 洪都老工业区拥有着雄厚的工业底蕴 。 “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布局了25家工厂 , 现在洪都内仍有江铃汽车集团、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南昌印钞公司、南缆集团、阳光乳业等一批知名制造业企业 。 可以说 , 一直以来 , 洪都老工业区就是“江西制造”的一面旗帜 。

2014年3月 , 国家发改委决定 , 将包括南昌市洪都老工业区在内的21个城区老工业区 , 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 , 并将其发展定位于“以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居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 ”2020年 , 洪都老工业区将基本完成搬迁改造任务 。

诞生了多个“第一”

航空工业洪都相关负责人介绍 , 洪都集团自1951年建厂至今 , 历经60年未曾扩大 。

1951年 , 洪都机械厂成立 , 洪都老工业区开始逐渐成型 。 1954年7月3日 , 我国第一架自行制造的初教五(雅克-18)飞机首飞成功 , 揭开了新中国飞机制造史的第一页 。

第一辆军用边三轮摩托车“长江750”也是在洪都老工业区生产的 。 不仅如此 , 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强五” , 乃至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枚海防导弹都来自于洪都老工业区 。

“我们都是‘洪都人’”

在这个不到2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 , 不仅有大片生活区、厂区 , 还有电影院、体育场、公园 , 甚至诞生了南昌市第一家有线电视台 。

“我们洪都厂区是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 。 ”原洪都集团公安处退休老干部季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就进入洪都工作;近50年来 , 他一直在洪都老工业区工作、生活 。 季先生的印象中 , 在20世纪80年代 , 洪都集团(现为航空工业洪都)干部、工人有1.8万余人 。 当时 , 洪都老工业区逐步建立自给自足式的生活体系 , 基本满足了这1.8万余人的生活需求 。

“我们‘洪都人’彼此之间 , 以及对整个洪都厂区都有强烈的认同感 , 一辈子都以‘洪都人’为豪 。 ”退休工人赵和明曾是洪都集团的六级钳工 , 他从17岁起就在洪都老工业区工作、生活 , 是地道的“洪都人” 。 “当年开会、看电影 , 都是在洪都电影院 。 ”赵和明回忆 , 当初电影票只要1毛钱 , 连洪都菜场的蔬菜鲜肉都比外面便宜 。

洪都小吃仍坚守阵地

虽然航空工业洪都新区已整体搬离洪都老工业区 , 可烙下了“洪都”印记的许多老建筑 , 至今仍屹立在洪都厂区 。

“我们现在住的这栋房子 , 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的 , 是地地道道的老旧小区 。 ”洪都厂区居民张钦铭告诉记者 , 他所居住的洪都二区5层单元楼还是当年厂里“分配”的宿舍楼 。 虽然与现代居民楼相比 , 稍显老旧 , 但建筑质量相当不错 , “还能再住个几十年 。 ”

“菜场、澡堂、电影院全部拆了 , 要留到现在都是标志性建筑 。 ”说起洪都老建筑的逐渐消失 , 张钦铭觉得挺可惜 。 留到现在的 , 还有洪都小学、洪都中学以及洪都公园 。 就连早先洪都“公安处”、后来的南昌市公安局洪都分局 , 如今也变成了青云谱公安分局洪都派出所 。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 , 源于洪都、闻名全市的各类小吃餐饮 , 都还在这里“坚守阵地” 。

“‘傻儿烧烤’‘丽丽水煮’‘绝味水煮’天天吃都不腻 。 ”说起洪都美食 , 自小在洪都老工业区生活的王芳如数家珍 , “就连‘道明小吃’都是在洪都开的第一家店 。 ”在广大洪都人的认知里 , 如今火遍南昌全城的烧烤店、水煮店 , 其发源地都是在洪都小区 。 也正因为如此 , 有着洪都印记的烧烤、水煮 , 被许多人认定为最正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