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 , 江边有好多捕鱼能手 。他们通常在晚上放下鱼饵 , 第二天一早来收鱼 。洗衣的女孩看到捕鱼大叔背着鱼篓经过时 , 总会好奇地探起头 , 试图看清大叔的收获 。只见大叔嘴角叼着烟 , 脸上的表情从容淡定 , 一步一个脚印从沙滩上走过 , 大家很难从他那黝黑的、满是褶皱的脸上找到答案 。
放木排是危险而又原始的运输方法 , 曾是汀江的一道景观 。当一排排木头浩浩荡荡漂流而下时 , 你会看到有人在木排的前端掌舵 。江面较平的河段 , 木排整齐有序地随着江水的流速缓缓前行 , 而遇到湍急的险滩时 , 木排便不安分地动荡起来 , 掌舵的人在激流中用桨奋力地把控方向 , 避开滩中的乱石 , 如此险状让岸上围观的人儿都为他捏把汗 。尽管有放排人殒命于江的事故 , 但为了养家糊口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幸好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 , 放木排这个危险的营生也随之消失了 。
“拐子”渡是峰市下街的一个渡口 , 由河中一个形似青蛙的石头而得名 。配有经验丰富的艄公接应两岸来往的客人 。虽然江面仅有十多米之宽 , 但水深而急 , 河床布满乱石 , 激起惊魂夺魄的猛浪和旋涡 , 是个出了名的险渡 。摆渡时稍有不慎就会舟覆人亡 。1989年 , “拐子”渡上方搭建了一条铁索桥 , 从此 , 人们过江有了安全保障 , “拐子”渡也结束了人工渡江的历史 。
那条晃晃悠悠的铁索桥 , 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 还是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夏夜里 , 人们三五成群 , 在桥上或站或坐或漫步 , 尽情地享受江风的清凉 。从铁索桥上看汀江 ,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 上游河道平坦宽阔 , 有岛屿 , 有沙滩 , 左岸吊脚楼里灯火辉煌 , 右岸青青翠竹 , 依依修簧 。而桥的下游江面变窄 , 两岸布满了形态各异的石头 。那些可不是一般的石头 , 传说 , 很久很久以前 , 汀江河段本也畅通无阻的 。一天 , 仙人韩湘子从汀州赶着羊群回潮州 , 经过棉花滩时遇到一位老人和小孩 。小孩看到羊群惊叹道:“哇 , 好多羊啊!”这时 , 一旁的老人看了一眼羊群说:“不!这不是羊 , 是石头!”老人的话音刚落 , 那些羊群立刻就变成了石头 。韩湘子的仙术被老人识破 , 他的羊群变成石头永远地留在了河滩上 , 形成了阻碍汀江航道的怪石暗礁 。韩湘子很生气 , 瞪了瞪老人和小孩 。他认出老人是广东茶阳人 , 小孩是福建峰市人 , 心里嘀咕道:“茶阳老头心很坏 , 三百年后没茶阳;峰市小孩嘴很多 , 五百年后没峰市 。”
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 , 韩湘子的谶语成真 , 五百年后真的“没”峰市了 。更神奇的是 , 因为汀江水患 , 有几百年历史的广东大埔县城茶阳 , 亦在半个多世纪前迁到了湖寮镇 。水电站建成后 , 大坝束缚住奔腾的巨龙 , 形成了现在水环山抱、碧波万顷的“龙湖” , 擘画成了一幅“高峡出平湖”的山水画卷 。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 , 兼顾承担下游地区的防洪任务 , 并且发挥了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 , 造福闽粤百姓 , 变水患为水利 。龙湖 , 也一跃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谅韩湘子再幸临 , 也会望水惊叹 , 颔首而笑 , 为当年的赌气之言而羞愧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