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写洛神赋的目的 曹植洛神赋赏析( 三 )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 。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 。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 。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 。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
【赏析】
曹在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
【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 。191年(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眷属随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这里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