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翻译和注释 丽人行杜甫原文及注释( 三 )


“箫鼓哀吟感鬼神 , 宾从杂遝实要津 。”这两句是杨国忠出游队伍的先头部队 , “箫鼓哀吟”是队伍当中的乐师方阵 , 作为帝国的宰相 , 杨国忠的出游必当是惊动全城的 , 排场也自然是宏大的 , 如此一来 , 他的随从们便充塞于长安大道中 , 也就是所谓“宾从杂遝(tà)实要津”了 。“后来鞍马何逡巡 , 当轩下马入锦茵” , 最重要的人物杨国忠出场了 , 看看他是何等的傲慢、悠闲和威严 , 他不急不慢骑在马上 , 在扈从们的前呼后拥下来到了曲江池畔 , 来到了几位国夫人的帷帐外 , 这位大人物也不知避讳 , 直接下马进了她们的帷帐 。
那么他为何不知避讳呢?下面两句给出了答案 。“杨花雪落覆白苹 , 青鸟飞去衔红巾” , 《杨太真外传》中记载 , “(杨贵妃)有姊三人 , 皆丰硕修整 , 工于谑浪 , 巧会旨趣”“虢国又与国忠乱焉 , 略无仪检 , 每入朝谒 , 国忠与韩、虢连辔 , 挥鞭骤马 , 以为谐谑 。从官监妤百余骑 , 秉烛如昼 , 鲜装袨服而行 , 亦无蒙蔽 。”原来是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有私情(这件事《新唐书》和《旧唐书》均有记载 , 正史有记载 , 不是我胡诌的哦) , 并且两人并不避讳 , 还经常堂而皇之的秀恩爱!杨花即柳花 , 落水为浮萍 , 二者虽为两物 , 却实出一体 , 诗中的“杨花雪落覆白苹”即暗指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同出一族却有私情 , 也有说“杨花”典故出自北魏胡太后《杨白花歌》 。“青鸟飞去衔红巾” , 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看来这“青鸟”乃传情之鸟 , 杜诗中用了这个表示真爱的词 , 不知是讽刺杨国忠呢 , 还是说两人是有真情呢?
“炙手可热是绝伦 , 慎莫近前丞相嗔 。”最后两句终于正面写出了杨国忠的形象 , 也把之前所有衬托与铺排的想象一扫而空 , 把一位权势煊赫、官威势足的显贵形象描绘出来 , 甚至让人有一点怂软的感觉 , 实怕把这个位高权重的人物给得罪了、惹恼了 。
清代浦起龙评价这首诗说:“无一刺讥语 , 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 , 点逗处声声慨叹 。”的确 , 杜甫这首《丽人行》乍读之下 , 恍然以为是一首精美绝伦的“宫词” , 而了解了时代背景后再去领会 , 才发现字字讽刺 , 句句昭示着时代的腐朽 。
【丽人行翻译和注释 丽人行杜甫原文及注释】最好的讽喻诗是什么样的?就是诗人并没有在诗中表达出任何的倾向和态度 , 他只是实实在在、细腻深刻的描绘出主人公的所作所为 , 真实地阐述主人公的行为方式等 , 而读者自有判断 。这有点类似于王国维所说的“以物观物”的境界 , 诗人并不在诗中描述自己的思想情感 , 他只是客观描写 , 而读者读来 , 却自有一番辛辣与刺骨 , 并且这种刺骨中自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末日感 , 作为后来人 , 我们不禁惊叹 , 都快要亡国了 , 还在那儿穷奢极欲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