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某某某不好”
丧亲者在极度哀伤和困惑的情况下,当认为自己找到“罪魁祸首”,其所产生的愤怒的力量和行动的动机,能帮助自己暂时免遭哀伤的浸染 。但就像我们说的,哀伤是心理上真正接受丧失必经的仪式,逃避只能让丧失的影响持久地存在下去 。此外,这句话很可能会引发丧亲者的极端行为 。
“他太优秀,所以天堂要把他带走”,“他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 。
这类安慰是比较空洞的 。
可以说的话:
有时,无声的陪伴比语言更有疗愈的力量 。但要注意,不要给丧亲者压力,似乎一定要给你的陪伴以回应 。
陪伴也不一定要每天跟丧亲者待在一起多长时间,每天一条简单的短信“睡了么”、“吃了什么”,都能够让丧亲者感到被关怀 。
“我无法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愿意听你诉说,我关心你”
“哭泣和哀伤是正常的,因为你爱他”
“你可以什么都不说,我会陪着你”
“请爱护自己像爱护他一样 。他会一直活在你心中”
“你是一个好丈夫/好妈妈”
“没有人能预见未来,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
这句话是为了减少丧亲者的愧疚感 。
“你会经历很艰难的一段时间,但会慢慢放松下来 。这时间有人长,有人短,都是正常的”
还可以告诉丧亲者自己和逝者过去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逝者曾经给到自己的帮助 。
其他一些建议1、更多地使用共情,而不是同情 。共情是站在丧亲者的立场,感受丧亲者的情绪 。共情强调理解,较少自身情绪的带入 。同情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自己的感受 。较强情绪的卷入 。
如果持续使用共情,很可能会情绪耗竭,自身也被卷入抑郁的漩涡 。
2、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人又是依靠语言理解所有一切的,这也就意味着,人的理解力是有限的 。在面对丧失至亲的巨大哀痛,当事人表达的只是冰山一角,关怀者能理解的就更少了 。这也是为什么陪伴会如此重要 。
3、不要把自己对丧亲者的期望强加在对方身上,比如“过去这么久,你应该要好起来了” 。让哀伤自然地净化 。
4、每个人都有自己消化哀伤的姿势,也有自己的节奏 。关怀者应该以包容、接纳、友善的态度,支持丧亲者 。
5、在逝者的周年纪念日、逝者生日,以及其他有纪念意义的特殊的日子,为丧亲者提供关怀 。也可一起怀念逝者 。
6、在葬礼后,祭奠的人都离去,丧亲者独自面对巨大的安静时,要提供陪伴 。
7、不要从外表判断丧亲者的内心感受 。有些人只是故作坚强 。
8、不要生搬硬套哀伤五阶段论 。这一理论已经被证实是不科学的 。
希望此类悲剧不要再发生 。也希望灾难中的逝者家属,能早日走出哀伤 。
- 女人小腿静脉曲张怎么治疗 腿部静脉曲张最好的治疗方法
- 老款名爵6锁车鸣笛 名爵6锁车鸣笛怎么设置?
- 启辰d60APP怎么下载
- 唐山单双号限号怎么通行
- 送女朋友花贺卡怎么写
- 爱出汗是怎么回事
- 女生怎么穿显胖
- 绿萝怎么养才能爆盆
- 黄瓜鸡蛋饼怎么做的不干
- 刷脸怎么开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