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沿江东下,山势渐缓,平野渐阔,而江水也渐渐变得平静 。随着时间移动,月亮渐渐生气,江水夜气也渐渐朦胧 。这时他看到另一种美景,那就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则更加奇妙瑰丽 。
△王和尚解诗:月下飞天镜
江水平缓,一轮圆月倒映在江水中,好像一轮明镜沉在水中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其中之“沉璧”可为“月下飞天镜”做注解 。但是,范仲淹用的是“沉”,着重写其静;而李白则用的是“飞”,写其幻化的动感 。这就是李白思路的奇巧,在李白眼中,天上的月亮好像如玉盘飞下,沉在江水之中,这种想象和夸张,使得诗句更有神采 。
而远处,则是雾气朦胧,好像海市蜃楼一般,显得壮丽而朦胧 。“云生结海楼”,这句也充满浪漫的想象 。其中“结”也显得非常有力 。李白好道,多充满奇思妙想,他曾有诗说“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这“海楼”不正是仙人闲居之处么,这样的想象神奇而充满浪漫之情 。
而从诗法上去推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也别有妙趣 。江水倒影月亮,本是静景,作者着一“飞”字,则化静为动;而远方云气弥漫,则属于动景,作者写来却好似静景,这种动静的互换,使得诗句打乱了一般的逻辑,而更显得妙趣横生 。
还有,“月下飞天镜”,视角主要是俯视江水,但“月下”二字,则又使得上下一体;而“云生结海楼”则是远观,江水静流,远方云气缭绕,显得梦幻且浪漫 。而对照这一联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则可知,二联主要写动,而三联主要写静;二联写白天之景,三联则写夜晚之景 。这样诗就显得层次分明,且相互补充,充满画面感与立体感 。
△王和尚解诗:李白充满豪情壮志
最后,“云生结海楼”虽有浪漫之趣,细读则也有茫然之意 。为何?李白出蜀,游历荆楚,此行会顺利么?他自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他这次出蜀,绝非单纯为了游历名山大川,而是要“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李白有惊人的才学,也有颇为自负的壮志,他这次出蜀,对人生寄托了莫大的希望 。但是他的理想能够实现么?相信他自己也有几分茫然 。因此,看到江水茫茫,云气缭绕,他心中也必然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疑惑吧 。
这就是他为何在尾联突然写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他孤身一人,仗剑去国,虽然满怀自信,心雄万夫,但是他却并无多少依恃,只有澎湃江水和一叶扁舟,故而他突然想到,故乡之水是如此多情,自己远飘万里之外,仍然有它鼓荡着小舟,陪伴在自己周围 。
作者为何不写自己对家乡的不舍?却为何写江水“万里送行舟”?作者立志要出蜀闯荡,所谓“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他并非没有对故乡不舍之情,但却不依恋故乡,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要去实现 。因此他感念故乡之水的陪伴,却不会因此而停下脚步 。
△王和尚解诗:李白诗中矛盾之情
因此,细读这首诗,作者在诗中流露的依恋之情非常淡,其愁绪的抒发也非常稀薄,更多的则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对未来稍有迷惑但终究坚定的自信 。此时的李白,意气风发,胸怀广阔,昂扬慷慨,对此次出蜀虽然略有不舍,但终究会“长揖而别”,不留痕迹 。
这首诗写得意境高远,想象瑰丽,风格健拔凌厉,让人一见倾心,让人激赏其壮行,服膺其自信 。这样的李白,怎能不爱?
- 肉酱包的做法和配方
- 分享意境唯美的3首雨诗 写雨的诗歌有哪些
- 牛油果怎么选
- 最知名的15首中秋诗 有关中秋的诗句有哪些
- 煮好的羊肉有膻味怎么办
- 抑郁症测试题BDI和SDS测的准吗?
- 白胎菊的作用和功效?
- 熊猫住在哪个地方?需要怎样的居住环境?
- 找老婆 追老婆的经历
- 魂武者类似的手游 魂武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