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类智慧的四字词语 描写智慧的四字词语( 二 )


【释义】张良曾遇到一个老人,面对老人一次次的无理要求,张良都一一满足,老人见张良是个敦厚可教之人,于是传他一部兵法 。成语孺子可教意为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
10、四面楚歌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释义】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刘邦兵众高唱楚地歌曲,项羽惊呼: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
11、纸上谈兵
【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释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12、负荆请罪
【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释义】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
13、破釜沉舟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
14、完璧归赵
【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
15、指鹿为马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16、秋毫无犯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释义】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
17、约法三章
【来源】《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
【释义】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 。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
18、毛遂自荐
【来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释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
19、一诺千金
【来源】《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