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关羽】为什么死的那么惨?( 二 )


身为镇守一方要地的军团司令 , 关羽的素质很不够格 。
为将者到了这个级别 , 如果做不到像周瑜一样“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 , 至少要有大局观 , 有统筹全局的思维和能力 。
但关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 两军对垒时 , 他在阵前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 。
襄樊之战时 , 他自恃甚高 , 不惜以年老之身上马与魏将庞德大战一百回合 , 在此战中还被庞德射中了左臂 , 若不是魏方主将于禁担心被庞德抢了头功而鸣金收兵 , 关羽的一世威名就要此终结 。
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 关羽58岁 , 魏将庞德生年不详 , 但从战场表现看应该正值壮年 , 在气力上关羽已不占优势 , 更何况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关羽的年龄在长 , 经验却没有长 。
事实上 , 关羽的武功有被神化之嫌 , 更何况对于敌人远距离的攻击 , 譬如射箭 , 大部分将领确实都难以抵抗 。
关羽一生有四次被敌人射中的记录 , 在三国时期如此高频率中箭者 , 仅此一人 。
第一次:过五关时 , 被洛阳太守韩福射中左臂 。
第二次:战长沙时 , 被黄忠射中盔缨 , 这一次是黄忠有意放水 , 暂且不提 。
第三次:与庞德对战 , 被射中左臂 。(《三国志》里记载的是射中额头)
第四次:樊城之战 , 被曹仁的部下用毒箭射中了右臂 , 虽然经医生(不是华佗) , 刮骨疗毒后无性命之忧 , 但日后稍一发力 , 此臂就隐隐作痛 , 由此导致武力值迅速衰退 , 最终败走麦城 。
根据史料记载 , 这段时间跨度是这样: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 关羽第一次中箭 , 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最后一次中箭 , 足足有将近20年 , 城上放箭 , 城下实在难以抵抗 。
二 , 被夸大的武器
在后人眼中完整的关公形象有三个部分:关羽本尊、青龙偃月刀、赤兔马 。
先来说说青龙偃月刀 。
作为《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兵器 , 青龙偃月刀是伴随着关羽一起出场的 , 中途还为它配置了一名专职的保管员周仓 , 直到关羽死后这柄刀还传至其子关兴的手中 。
因此它已不再是一件寻常的杀人利器 , 而是关羽精神的象征 。
书中说这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 , 重量和健身教练用的哑铃差不多 , 就算关羽天生神力 , 带着这样的武器确定能上阵杀敌?
《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是在失去周仓后 , 关羽以残病之身逃亡 , 所剩气力再也没办法举起大刀 , 最后被吴国小将马忠所擒 。
但真相是青龙偃月刀是虚构的 , 只是作者罗贯中为了搭配关羽神勇的形象而杜撰的道具 。
在冶炼技术不发达的三国时代 , 这类武器根本不可能出现 , 直到北宋年间才出现青龙偃月刀 , 而且还不是用于实战 , 是被当作习武之人健身用的 , 没错 , 作用和哑铃差不多 。
那么关羽用的到底是什么兵器呢?
《三国志》中确实有关羽斩颜良的记载:“(关)羽望见(颜)良麾盖 , 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 斩其首还 , 绍诸将莫能当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