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叫中华?( 二 )


那么 , "中华民族"究竟应该如何解释?究竟应该包括哪些人?实际上应该包括:
一、 汉族(也无论是居于国内还是国外) 。
二、 居于国内的各个少数民族 。
三、 海外华人(包括未入外国籍的华侨与已入外国籍的华裔) 。
在解释"中华民族"一词时 , 除了说明哪些人属于中华民族之外 , 还需要说明“中华民族”是由“华夏族”、“汉族”逐渐发展而来的 。“华夏族”是民族 , “汉族”是民族 , “中华民族”还是民族 , 这三个“民族”又没有单数复数之分 , 三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这是外国人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 , 就有必要追溯一下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在长时期中逐渐发展、演变的经过 。
夏代以前 , 中华大地上各部落、部族迁徙不定 , 分合无常 。自夏代至秦汉 , 为夷、夏各族并立时期 。文化水平较高的"诸夏"与文化水平较低的诸“夷”犬牙交错 , 此出彼入 , 通过互相争斗与和平交往而逐渐融合 。
当时的“诸夏”并非单一民族 , 而是血缘不同的各族共用“夏礼”而被称为“诸夏” , 正因为有了一个“诸”字 , 说明是复数而非单数 。“诸夏”又称“华夏” 。因此"华夏族"并非单一民族 , 而是以华夏文化为纽带而结合起来的“民族联合体” 。
汉武以后 , “华夏族”逐渐改称"汉族" 。经过从夏到汉约两千年的融合 , 生活在中原的诸"夷"已先后融入汉族 , 只有北方、西方、边疆各地还存在一些少数民族 , 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是:进、退、分、合 , 变化无常 。总的发展趋势则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 , 在人口上常占优势 , 因而在中华大地上取得了主体民族地位 。“汉族”也不是单一民族而是一种"民族融合体" 。
活动于中华大地上的人群不只是汉族 , 还有不少少数民族 , 可以合称“中华各族” 。“中华”之称 , 魏、晋之际 , 已见端倪 。元末农民起义军与清末革命志士都正式提出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 “恢复中华”者 , 恢复“中华各族”所共同建立之国家(并非只是汉族建立的国家) 。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 , 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中华各族”在外力冲击之下 , 才开始意识到求同存异、团结御侮之必要 。所谓"同" , 是中华文化之同;所谓"异" , 是各民族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之异 。在外侮日亟的情况下“中华各族”乃逐渐形成“中华民族” 。因此 , “中华民族”乃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
为什么我国叫中华?这其实在远古的时候来源于两座山的名字 。
这两座山的名字一个叫中条山 , 一个叫华山 。“中华”二字就分别来源于两座山的第一个字 , 我这样说并不是牵强附会 , 而是有地理和史实佐证的 。
首先 , 我们打开中国地图 , 看看黄河的走向 , 黄河在山西晋南这个地方拐了个大弯 , 从中条山啦和华山之间淌过 , 形成了黄河三角洲 , 这块土地肥沃的平原古称河东 , 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地区 。
这里有三个独一无二的条件 , 让它能证明这是祖先最早在这里生存的史实和考古发现 。
一是 , 考古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火的地方就在这里 , 时间能追溯到180万年前 , 具体在中条山末端、黄河岸边的芮城县的西侯度境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