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从3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是什么( 二 )


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从3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是什么

文章插图

当时留守荆州的有糜芳、傅士仁等蜀汉高级官员,他们都是刘备最信得过的下属 。但关羽却觉得这些人根本信不过,史书上还记载,糜芳与关羽虽然一起共事,但二人的关系却并不好 。傅士仁是关羽的直系下属,书中却记载“与羽有隙” 。糜芳和傅士仁都与关羽不和,关羽也好像看不起这两个下级 。北伐开始后,糜芳和傅士仁除了留守外,还负责前线的军需保障 。由于供应的不太及时,关羽为此很生气,还扬言“还当治之” 。关羽的行为让他们二人深感畏惧 。
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从3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荆州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一直想将蜀汉“借”走的荆州要回去,可时局所迫,他们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趁着关羽北伐,东吴抓住这次重要机会,于是秘密派出军队,他们察觉到关羽与下级的关系非常差,于是以此为突破点,将糜芳和傅士仁全都劝降了 。最后留守荆州的官员叛变,导致关羽的后院失火,最终酿成大祸,荆州之地尽失,关羽也因此被杀 。
重大决策不请示上级在关羽北伐前,江汉地区的汛期开始,荆襄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水灾 。曹魏在荆州主要的据点襄阳和樊城都遭遇大水,关羽抓住了这个出击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北伐 。早在关羽做决定前,诸葛亮已经有过非常详细的规划,他认为必须联合出兵,汉中的军队和荆州的军队一同出发,前提还是曹魏内部发生变故,如此才可能有胜算 。诸葛亮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当时刘备已经建立蜀汉,但其实力与曹魏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劣势的情况下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才行 。
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从3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是什么

文章插图

心急的关羽不想一等再等,在北伐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关羽直接命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分守江陵和公安,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北上攻打襄阳和樊城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距刘备在汉中称王仅一个月,蜀汉的发展尚未进入正轨,关羽则在作出重大决策前不请示上级,荆州如此重要的地方,其行动竟然如此随意 。根据史书记载,关羽开展的北伐战争已经搅得天翻地覆,可汉中、成都方面却丝毫没有动静 。由此可见,当时蜀汉高层是不知道这次行动的,关羽的北伐可能是先斩后奏 。
【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从3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是什么】
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从3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关羽决定北伐,他抓住了“天时”和“地利”的重要条件,但他却忽略了“人和”的重要性 。自从刘备将战略重心转移至汉中,关羽在荆州多年无战事,而远在汉中的黄忠、魏延等后起之秀因为战功累累而迅速升迁,关羽不可能没有立功的心,此次的北伐也有他立功心切的因素 。关羽傲视一切,他太低估东吴的实力和决心,并对自己的能力太高估,最终导致了失败,他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
小结曾有历史学者提出,刘备、诸葛亮等人派出关羽镇守荆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他们明明知道关羽的性格问题,却仍然坚持派关羽镇守荆州,从最初的决策上就存在问题 。其次,关羽之所以被世人所尊崇,全都是因为他的忠义,而他的傲与骄,也曾为历代史学家所批评 。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关羽的失败根源,他的败并不是因为“大意”,而是其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