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杀菌剂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_王占东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 。 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 , 除了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安全规程》使用农药以外 , 还应该充分了解农药的基本特性 , 规避在农药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 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 或对农作物产生药害 , 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高效 。
1?三唑类杀菌剂
1.1?丙环唑
丙环唑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时效期长、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 。 常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 , 水稻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和纹枯病 , 花生叶斑病 , 香蕉叶斑病等病害 。 丙环唑常因使用方法不当产生药害 , 在作物的种子萌芽期、嫩梢抽发期、苗蔓伸长期、花期和幼果期极易发生药害 , 应该谨慎使用 , 要求增加稀释倍数 , 一般为 3000~4000倍 , 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 在苗期施用容易使萌芽率降低 , 幼苗僵化 , 抑制生长 , 灼伤幼果 , 应尽量在作物生长后期使用;浓度过高会抑制生长 , 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和用药量 。 在作物的生长前期 , 如果丙环唑的药害未造成大面积作物的死亡 , 仅造成生长滞缓 , 可通过叶面喷施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素如芸苔素进行解毒 , 并适当喷施叶面肥 , 对产量影响不大 。 丙环唑对瓜类、葡萄、毛豆和香蕉等作物敏感 , 谨慎使用 。
1.2?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属内吸性杀菌剂 , 安全性较高 。 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病害的防治 , 可有效防治黑星病、锈病、早疫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等病害 。 不宜与铜制剂混配使用 , 铜制剂会降低杀菌效果 , 如需混配 , 应加大苯醚甲环唑 10% 的用量 。 虽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 , 但为了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 应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 , 施药时间宜早不宜迟 , 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 , 效果最佳 。 注意轮换使用 。
1.3?戊唑醇
戊唑醇具有高效、广谱、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 。 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果树等作物多种真菌病害 , 如锈病、菌核病、丝黑穗病等 。 瓜类、蔬菜幼苗期慎用 , 茭白禁用 。 按照推荐剂量进行使用 , 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 。 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 , 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
1.4?己唑醇
己唑醇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防治作用 。 常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本科作物的如锈病等病害 。 瓜类、蔬菜幼苗期注意药物稀释倍数 。 对某些苹果品种易产生药害 。
1.5?氟硅唑
氟硅唑是一种对半知菌所致病害有特效的内吸性杀菌剂 。 花期幼果及幼嫩部位、蔬菜瓜类苗期避免使用 。 酥梨类品种在幼果期比较敏感 , 应谨慎使用 。
2?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1?吡唑醚菌酯
与其他杀菌剂混用时 , 可适当提高使用比例 。 西瓜苗期禁用 , 夏黑葡萄禁用 。 勿与锌肥、钙肥混用 。 在作物幼苗期等敏感时期或遇高温、低温、昼夜温差太大等极端天气使用时 , 建议稀释倍数提高一倍 。 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更佳 , 若发病重 , 建议与当地主流治疗药剂混配使用 。
2.2?嘧菌酯
嘧菌酯高效、广谱 , 对几乎所有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效 。 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 , 也可进行土壤处理 。 不建议与有机硅、有机磷及乳油混用 。 避免高温施用 , 温度达到30℃以上容易发生药害;低于 15℃也容易出现药害 。 植物小苗期谨慎使用 。 苹果树敏感 , 易造成药害 , 禁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