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三 )


据此,孔子仁心宽厚地告诫弟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弟子群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
03:两相对比,从以上的两个典故中我们可看岀关于“孝”字为人者的不同做法 。卫开方奸佞小人,迷恋官位,有父丧不奔回尽“孝”,实乃人渣 。反观皋鱼,由于好学周游列国,耽误了“孝”敬父母,然父母相继过世,他以死来悔恨自己,感动后人 。
01:最早见于《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为树希望禁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都已离去 。
02:岀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孑欲养而亲不待 。”意为树想静静地呆一会,而劲风不停摇曳,当你想赡养父母亲,可能他们等不及过世了 。
01:对原句典故的理解
主要是说皋鱼周游寻师访友,很少在家照顾父母亲,哪知父母相继过世后才惊觉从此再也不能尽孝道,现在后悔晚了 。他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 。树想静怕风刮枝歪叶落,但劲风不消停,这是树的无奈 。然“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孝子的无奈 。皋鱼和孔子对话后立即投水而死,折射岀“百善孝为先”的古代人重“孝”观念特别在意 。
02:此二句的现实意义
首先,孝敬父母不能等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生你、养你,劳其一生维护你,希望你好,希望你像鸟儿一样能去觅食高飞……这一切尽在不言中 。
皋鱼实现了父母的希望,但忘了对父母的侍奉 。当今时下的社会中人有不少也复制了他,远走他乡,多年不给家里老人回音,让悽慘的老人在家饱受煎熬,以致于死而无眠…所以说《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响彻大江南北,是一种警训,也是表白:什么事能拖能等,而孝顺父母决不能等!
其次,要抛弃脑中陈腐 。人人都知父母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且人人也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也都有计划和安排 。但是就是有诸多的理由存在,心里想的和实际中做到的完全不一样,口口声声地说:等我功成名就了?等我衣锦还乡了?等我有钱了?等我哪一天消闲了?一切的一切,似乎证明不是他不孝顺,而是他沒钱、没空回来 。等到他发达了、回来了,父母怕就是不在了,仅仅匆忙地回家奔了个丧 。
将心比心,不论你在哪打工或发财,都要和父母亲常联系,打个电话也是最好的安慰么 。若都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等你老了,你的子女能对你好么?孝顺父母就是真假包换的自己的明天,不要强调理由,要多一份诚心,驱除脑中的陈腐思维和杂念,去安心尽“孝”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