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啥叫延迟满足( 二 )




对于3-6岁幼儿阶段的孩子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 , 家长可以跟他们讲一些道理了 。


如果他们在玩具店选的玩具合情合理 , 不妨就满足他把玩具买回家 。如果孩子频繁要玩具 , 可以同他制定一些买玩具的时机和规则 。若是因为选的玩具不合理 , 便要告诉他不可以买 , 并说明原因 。


对于7岁以上的少儿


不妨跟孩子一起挑战一些类似于米歇尔实验的“生活游戏” 。比如 , 多久不做一件事便可以额外得到一件他喜欢的某件东西 , 父母也可以参与进来同他一起挑战 , 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远见 。


另外 , “延迟满足”育儿法 , 需要参考的节点便是儿童的敏感期 。


儿童的敏感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特殊的时期 , 需要额外的关注 。


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 不能急于求成 , 即便引导的方法正确 , 也需要慢慢来 。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 , 来适当地调整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 , 家长可以这样做 。


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机会


在3岁以前的孩子的生活中 , 如果他有足够学习自主的机会 , 而且他的情感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回应 , 他的自控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满足是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


情感的及时回应和满足才是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 。自控能力说到底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的能力 。


而孩子很小的时候还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及时的回应和耐心的陪伴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控 , 能够接受和承认自己的情绪 , 这些为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了重要的铺垫 。


没有人的需求能够得到100%的满足 , 孩子也一样


孩子的成长有很多阶段 , 在3岁以前 , 家长可以尝试给予孩子正面的回应 , 就算是拒绝孩子的请求也要试着尊重孩子 , 这是他们学习认识情绪和平复自己情绪的关键时期 。


如果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打好足够的根基 , 在孩子5到6岁的时候适当限制他们的一些不当行为就不会那么困难 。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他人或者有可能伤害到他自己 , 完全可以让他停下来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哭闹得很厉害 , 这也很正常 , 你只需要在旁边陪伴等待他情绪平稳下来就可以了 , 不必为此心存愧疚 。


不要刻意考验孩子


国外“延迟满足再研究”小组 , 把传统的棉花糖实验改为了两步:
在第一步中告诉孩子 , 如果等待 , 将得到“更好的蜡笔” , 第二步则沿用传统的棉花糖实验 。
实验者把孩子分成两组 , A组由“可信的大人”主导 , 在第一步中兑现了承诺;


而B组孩子则由“不可信的大人”主导 , 无论孩子无论是否坚持到最后 , 都不会得到奖励 。
【延迟满足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啥叫延迟满足】结果在第二步的实验中 , A组孩子延迟满足的平均时间达到了12分钟 , 而B组只有3分钟 。


结果是意料之中的 , 刻意的训练破坏了孩子对世界的信任 , 也破坏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