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前面一系列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以下两点加以理解 。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 。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 。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 。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 。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 。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 。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 。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 。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 。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 。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 。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
【讲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 。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 。“坼”,分裂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 。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 。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 。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
【赏析】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
- 观沧海古诗鉴赏 观沧海译文及注释
- 敕勒川古诗的意思
-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翻译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其一杜甫
- 唐代李商隐的嫦娥诗意解读 嫦娥古诗拼音版翻译
- 十首描写动物的古诗 描写动物的古诗有哪些
- 淘宝子账号用什么登陆 淘宝子账号怎么登陆淘宝
- 古诗词长歌行全诗赏析 长歌行拼音版古诗解释
- 付出真心后失望的古诗 形容心凉失望的文言文
- 最美中秋诗词佳句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