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入门基础知识视频 初中函数入门( 二 )


(1)定义函数y=kx(k为常数, k0)为正比函数 。
(2)正比例函数y=kx的像是一条通过原点和(1, k) po的直线
(3)当性质为k0时, 其像在第一和第三象限, 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 其图像在第二和第四象限,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线性函数单元知识总结
[基本客观要求]
一、体验函数、线性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 体验函数的模型思想,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第二, 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以及函数列表、图像和分析的表示方法 。
第三, 经历利用线性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对函数图像信息的识别和应用过程, 发展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 。
/p>四、能写出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掌握它们的图象及其性质, 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解析】
本章重点是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函数模型思想的领会.要掌握上述重、难点, 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函数的图象
1.函数图象的定义 把—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 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graph).
2.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图象
(1)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0, 0), (1, k)两点的一条直线.
因此.依据一个独立条件可确定k, 即可求出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y=kx+b(k, b为常数, k≠0)的图象是过(0, b)、( , 0)两点的一条直线.
因此依据两个独立条件可确定k, b, 即可求出一次函数.
(3)基本量 是数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概念, 如正比例函数含有一个基本量k;一次函数含有两个基本量k、b;确定一个平行四边形需3个基本量;长方形和菱形的基本量是2;正方形的基本量是1;三角形的基本量是3.
二、每一个含一个字母的代数式都是这个字母的函数.
如2x-1是x的函数.
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是:(1)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解决下列问题 。
一、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 已知正比例函数 , 则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解: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得 且m<0, 即 且 , 所以 。
二、比较x值或y值的大小
例2. 已知点P1(x1, y1)、P2(x2, y2)是一次函数y=3x+4的图象上的两个点, 且y1>y2, 则x1与x2的大小关系是( )
A. x1>x2 B. x1 解:根据题意, 知k=3>0, 且y1>y2 。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得x1>x2 。 故选A 。
三、判断函数图象的位置
例3. 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 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则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由kb>0, 知k、b同号 。 因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k<0 。 所以b<0 。 故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不经过第一象限 。 故选A .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弹簧, 不挂物体时长12cm,挂上物体后会伸长, 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果挂上3kg物体后, 弹簧总长是13.5cm, 求弹簧总长是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弹簧最大总长为23cm, 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由物理的定性问题转化为数学的定量问题, 同时也是实际问题, 其核心是弹簧的总长是空载长度与负载后伸长的长度之和, 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可由最大总长→最大伸长→最大质量及实际的思路来处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