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 。“父”又被引申为“父亲”,这是因为,在每一个人眼中,都只有自己的父亲才是最伟大、最值得敬重的人,同时“父”字也可以用以称与父亲同辈的人,例如姑父、姨夫等 。从汉朝开始许多西域的民族内迁,比如,龟兹人内迁榆林 。东汉时,北匈奴西迁了,南匈奴内附,到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划为五部,这些匈奴人在之后二三百年间大都融入了汉族 。
曹操还远征了乌桓,乌桓最后一任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中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一部分又被汉化 。所以,爸”“妈”这两个词很可能是随着这些少数民族进入汉语词汇的 。中华文化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称为父亲的,那就是“爷”,很多人都认为“爷”指的是祖父,当然事实上现代社会都是这么讲的,“爷”就是祖父 。但是学习了《兵车行》后,我不难看到有“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为什么是“爷娘妻子走相送”,而不是父母送?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
其实“爷”这个字一直是对父亲的称谓,现在还留有“爷俩”词,就是父子俩 。到现在北方有很多人还称大伯为“大爷”的 。到了宋元时,“爷”的含义开始转移,叠词“爷爷”才出现,这个时候指的就是祖父 。北宋《广韵·哿韵》:“爹,北方人呼父 。”“爹”在宋时才出现,应该是“爷”的转音,确实现在在中原地区有的地方叫爷爷就是叫“爹” 。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祖曰‘爷’ 。”直到清朝时期有一个学者叫王念孙,他所说的“父亲之转也”,意思是“父亲”的转音 。

文章插图
这值得商榷,“父亲”是不易转音“爸”的,差距太大 。最近又看了一次《江山风雨情》和《太祖秘史》,里面称父亲和母亲是“爸”和“妈”,我就一头懵了,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难道从明清时代就开始有了吗?我也查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又个可以借鉴的地方,蒙古人称父亲是:ecige(额祈葛,古代蒙古语) abu(阿布,现代蒙古语),那么这里汉语里的“爸爸”是不是有派生发音呢? 毕竟宋朝以后蒙古入主中原,统治了中华民子近10年,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可见到多以“爸爸”称呼父亲,而非“爹爹”,比如杨过即是如此,那是因为该词的确在宋之前已流存于世了 。现在大众的“爹爹”“娘亲”的古代称呼印象主要来自于影视剧等,一知半解,不知孰之过也 。现代人大多数是叫“爸爸” 。

文章插图
湖北、西北、安徽等地也称父亲不是老大的为“达达”,比爸爸小的也叫“达达” 。
对于“爸爸”的记载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魏明帝《广雅》中的《释亲》中:爸,父也 。
中国古代也不是一直称爸爸为父亲的,皇上的子女称父皇,皇阿玛 。诸侯的子女叫父亲为父王,平民百姓家里稍通文墨的一般恭敬地称父亲为父亲,如果有官职的话会称呼为父亲大人 。
但是对于广大的老百姓而言,则是叫什么的都有,毕竟是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 。而父亲的称谓则更像是一种书面语,读书人之间达官贵人等会用父亲来做称谓 。老百姓家肯定也有 。
就我们这里来说,在十几年前,基本上都不叫“爸”而是叫做“伯bai”还有叫做“大(二声)”“爹"的,甚至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会叫他们的父亲为“叔”把自己的叔叔叫做“爹”
。
虽然有人说叫“爸爸”是从民国的时候开始的,但是就我们这里而言则是从90,00后才开始真正叫父亲为爸爸的 。
- Gmarket中文 gmarket中国版
- 中国最美的30个地方
- 大专学历毕业已十年,很想去中国一流的大学充充电,不要求毕业证书,有操作的可能性吗?
- 木屐鞋是中国还是日本的
- 餐厅风水画 餐厅背景墙画风水
- Shopee为什么没有中国站点?有哪些站点?
- 荷包蛋总是散花又起白沫,教你这样做,个个又圆又滑嫩 打蛋清一直是泡沫咋办
- 中国传统的戒指的戴法和意义有哪些?哪些比较重要?
- 《火影忍者》中旗木卡卡西的通灵兽“八忍犬”一直很神秘,它们有什么特殊能力呐?
- 一直是黄灯可不可以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