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距今好几百年,仍然不过时,为什么?( 二 )


而另外一部《增广贤文》看似杂乱无章,各种民俗俚语荟萃,其实它只有深刻的道理,又把它说得非常浅显易懂,你想孩子的启蒙读物,能够深奥晦涩吗?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 。恰恰是今天儿童教育所缺乏的内容 。
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儿童总是幼稚化的区分,总认为孩子就应该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孩子就应该纯洁如白纸,殊不知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骗人伎俩,却哄骗小孩,你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虽然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但是同样也给了大家足够的危机意识 。
实际上这本书并不是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防备和市侩 。更多的是告诉大家社会的复杂和多元性 。内心可以善良,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人性的复杂 。事物的本质被看透,知道其美丑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 。而不是说学习了这些就变得所谓的“现实”或者冷酷无情 。
人都希望顺风顺水,但是人生是有不同境遇的,这些境遇有可能就是一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磨练 。但是这些东西,如同小孩不要去河边玩耍的安全常识一般,都不告诉,等到他们性格已然形成,再入社会去重新被打造,小白兔逼成大灰狼,那种结果更加不堪 。
为什么今天常常会发生很多小时候很乖巧的孩子,一旦进入大学或者社会就会变得不再单纯,甚至发表一些令人费解的言论,做一些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就是因为在成长的那些岁月里,他们对这些将要面对的社会人情世故的种种现象,一直没有了解过 。他们被刻意放置在温室的环境里,以为一切都是如此,应当如此,而当这些东西跟长久理解的形成极大的反差后,一部分人就会让自己的行为意识变得扭曲或者跟社会去妥协,然而假如从小就被锻炼磨砺,那么这个人就百毒不侵,他能更好地从这里了解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印证,而不至于猝不及防 。
所以,沽酒客建议,这两本书都应该让孩子好好了解学习,当然最好还有老师和家长加以引导,教育可不是单方面的事情,总之增广和幼学都是值得流传和学习的中国民间智慧典籍 。
《增广贤文》成书于万历年间,之所以四百多年了还不过时,有以下原因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际关系,直面人性 。二是谈人生命运,明辨是非 。三是谈如何处世,勤劳节俭 。四是鼓励读书学习,活学活用 。
其一,直面人性 。
它涉及关于人性的内容,富有哲理 。而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几百年来存在,一千年后,也会存在 。例如,谈到人性复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谈到人性虚伪,“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主张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提防谣传,“一人道虚,千人传实 。”建议学习老辈经验,“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认为见利忘义是人性弱点,“若争小利,便失大道 。”
其二,是非分明 。
《增广贤文》提出是非分明,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提醒,“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建议,“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希望,“敢于正视人间丑陋,却提倡在内心保留一片洁净 。”可贵之处是,提醒抵御坏人的同时,鼓励我们做个好人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但求心无愧,不怕有后灾 。” 注重教人礼仪,明辨是非,”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