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白话文全译版 三国演义原文赏析】整部小说采取的不是以“成败”,而是以“是非”论英雄 。或许论智慧、功业、武勇,司马懿、曹操和吕布,比诸葛亮、刘备、关羽并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 。可是他们在人格和品行上,却有天壤之别 。我们可以在对比中,来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 。
2
先看诸葛亮与司马懿 。在小说中,两人几乎同时出场,不过诸葛亮一上来就大显身手,逐渐成为头戴光环的主角人物 。而司马懿却韬光隐晦,一直蛰伏在曹操的身旁 。而以曹操的老奸巨猾和疑心之重,居然到临死也没有看透这只潜伏在他身边,伺机而动的豺狼 。最终让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落入他人之手 。司马懿在曹操面前很少显山露水,可仍像诸葛亮一样,成为托孤重臣 。不得不说,论阴险狡诈和伪装能力,他比曹操更胜一筹 。刘备与曹操相继死后,蜀魏两国的斗争,基本上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较量 。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每次在战术上都胜过司马懿,可是在战略大局上,却有所不及 。诸葛亮在伐魏之前,曾用反间计使司马懿被革职 。司马懿在家中听到诸葛亮收服姜维,大破羌兵,打得曹魏大军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的消息,不禁仰天长叹 。他的大儿子司马师以为他“莫非叹魏主不用乎?”司马懿却胸有成竹地说:“早晚必来宣召父亲也 。”果然,在形势危急之下,明帝曹睿不得不重新启用他 。
纵然赋闲在家,司马懿对当时的形势却了如指掌 。复出之后,立即出手,火速平定孟达叛乱,让蜀军失去一大助力 。又以重兵抢占街亭要地,逼得诸葛亮不得不全线撤军 。唱了一出“空城计”才得以脱险,导致他官阶连降三级 。在之后的多次交锋中,司马懿尽量避免与诸葛亮正面冲突,用拖延战术最后耗死对手 。对待并不信任自己的曹氏君臣,他一再地伪装和示弱,如同一条豺狼一般,潜伏等待,一旦时机到来,就紧紧扑上去咬住对方要害 。在高平陵事变中,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轻易地麻痹了曹爽兄弟 。夺得兵权之后,又将曹氏势力连根拔除,从此独揽大权 。司马懿先后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魏主托孤,最终却辜负他们的期望,夺去他们的江山 。与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鞠躬尽瘁,竭力辅佐幼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演义)法》中评论诸葛亮说:“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千古者莫若孔明 。”“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贤相中第一人 。”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而不是历史人物 。在小说中,诸葛亮无疑是书中的主角,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写了一百多年的故事 。诸葛亮从第三十八回正式出场,到一百零四回五丈原归天,占去了小说的大半篇幅 。作为一个战略家,他是当之无愧的 。正是他的“隆中决策”,以及之后指挥的一系列战役,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前后促成孙刘联盟,大败曹军,巧夺荆州,攻取西川的策略成功实施,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正如刘备所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 。”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在诸葛亮的相助之下,刘备才摆脱了依附豪强,寄人篱下的日子 。在新野之战后逐渐扬眉吐气,最后取得川蜀之地,位登九五 。他深知这一点,对诸葛亮充满尊敬和感激 。“玄德得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塌,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而诸葛亮时刻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将自己的后半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复兴汉室的大业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可辅,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当即表明自己的心志:“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死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如此做的 。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实际上担负起了蜀国的一切军政事务,虽然位极人臣,但却从来没有欺君擅权的表现 。在他四出祁山的时候,后主刘禅中了离间之计,诸葛亮不得不在北伐大好的形势下撤军 。而对如此昏庸的幼主,他的忠心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
- 楞严经白话文全文阅读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
- 三国演义的感想作文 三国演义阅读感想
- 牡丹亭的白话文全文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 水浒传原版翻译白话文 水浒传原文及赏析
- 淮南子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淮南子本经训原文及翻译
- 三国志在线阅读白话文 陈寿三国志原文及翻译
- 六韬三略的现代意思 六韬三略全文及译文白话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 云笈七签白话翻译赏析 云笈七签白话文解释
- 三都赋白话文全文 三都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