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赞美名句 有关长城的现代诗歌( 二 )


平型关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 。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林彪元帅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 。
第七关 偏头关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 。
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 。
——明·崔镛《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 。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
第八关 雁门关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
——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雁门关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
第九关 娘子关
夫人城北走降氏,娘子军前高义旗 。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
——明·王世贞《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第十关 杀虎口关
西上杀虎口,重冈连广漠 。
居场杂马牛,饮啖半乳酪 。
远人无绝理,得茗以为药 。
谁谓互市非,良以示约束 。
——清·唐庚尧《杀虎口》
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杀虎口”关 。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
第十一关 嘉峪关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
——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
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
第十二 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