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发黄是怎么回事?( 四 )


(三)前茬作物秸秆不规范还田造成“吊根苗”引起发黄 。前茬作物秸秆粉碎不细、还田分散不匀 , 翻耕深度不够 , 秸秆多的地方小麦根系被架空 , 根系与土壤不能充分结合 , 出现“吊根苗” , 小麦黄根多 , 白根少 , 植株因得不到足够的水份和养分 , 再加上强寒潮的侵袭 , 造成麦苗发黄 。这种发黄 , 往往是心叶稍轻 , 老叶更黄;在田间是一行一片的 , 或一窝一块的 , 分布不均匀 。
(四)除草剂使用不当 , 造成中毒、药害 , 而引起发黄 。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不同 , 使用要求更严格 , 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药害 。
例如 , 不规范的复配触犯了某些禁忌、使用浓度过大、用了一些不合格的药剂 , 或者用药期间 , 遇到寒流 , 突然降温 , 或者是田间湿度过大 , 小苗、弱苗田用药 , 等等 , 都能导致药害 , 使麦苗发黄 。
当前 , 这个方面的情况较多 , 有些是用了甲基二磺隆、异丙隆 , 或者是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直接混用某些阔叶草除草剂 , 有些是把含有唑草酮、二甲四氯、2 , 4-D丁酯的除草剂与其他药剂混用 , 有些是用了一些试验阶段的药剂 。
从调查情况看 , 生产上比例较大的是甲基二磺隆、异丙隆药害 。甲基二磺隆药害 , 起初叶片显现暗绿色 , 老叶叶尖渐渐发黄 , 心叶则多表现为整片叶枯黄死亡 , 呈“枯心状” , 枯心易拔起 。异丙隆药害常与低温相伴发生 , 俗称“冻药害”;如果低温期间施用异丙隆或施用异丙隆后短期内遇到低温 , 麦苗常严重发黄 , 甚至枯死 。总而言之 , 就是除草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了小麦药害 , 引起发黄 。
(五)缺肥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小麦发黄 。底肥不足 , 尤其氮肥缺乏 , 特别是免耕田和稻套麦 , 基肥无法施用 , 追肥又不及时 , 小麦易脱肥发黄 。还有就是秸秆还田的地块 , 如果底肥中没有增加适量尿素 , 也会因缺氮而发黄 。肥料不足导致的小麦发黄 , 主要表现为麦苗黄瘦、生长缓慢 。在田间 , 多数情况下是均匀发生的 , 而且 , 缺肥导致的麦苗发黄不象冻害那样突然发生 , 而是有一个过程 , 逐渐发黄 。如果田间肥力有差异 , 或施肥不均匀 , 发黄麦苗也就不均匀 , 有的地方重、有的地方轻 。脱肥发黄的小麦如果在早春遇到低温、水渍 , 发黄程度会更加严重 。
调查中还发现 , 部分田块 , 乍一看 , 上层叶片是绿色 , 但扒开基部 , 老叶严重发黄 , 没有明显的病虫为害 。这类“假旺苗”发黄原因 , 多为密度过大、基部通风透光不良所致 。下一季播种时 , 要适当降低播量 , 合理密植 。
(六)病虫害造成的小麦发黄 。去年冬季温暖 , 部分麦区小麦红蜘蛛发生较重 。红蜘蛛的为害 , 开始是被害的麦叶上出现黄白小点 , 严重的时候叶片发黄 , 植株矮小 , 发育不良;受害株在田间呈点片分布 , 虫量大的重发田块 , 也可全田受害 。在江淮地区 , 小麦苗期主要是麦圆蜘蛛 , 这种蜘蛛顾名思义 , 它是卵圆形的 , 小的时候 , 全身都是红褐色 , 到了成螨阶段变成黑褐色 。麦圆蜘蛛 , 晴天上午9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多在麦株上活动 , 其余时间 , 大多躲藏在麦根部和土缝中 , 很难看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