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到底该不该抱?( 四 )


文章插图

宝宝刚出生的几个月里,宝爸,宝妈们需要与宝宝建立关系,宝宝有时候的哭闹是跟你的一种交流 。这时候你跟他回应,他的情绪就会调动起来,积极地感受探索未知世界,与人乐于互动 。

孩子苦恼的时候宝妈,学着去抱一抱孩子 。细致的观察宝宝,学会辨别他的哭声 。饿了跟生气的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要做个细心地观察者,更好的去了解孩子 。
当看到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听一下孩子的声音,是大哭还是哼唧,如果看到痛苦的大哭,那一定要马上抱起来 。轻拍宝宝的背部,问一下,宝贝,怎么了 。观察孩子尿布是不是该换了,或者是不是饿了 。
婴儿们都是靠心来感受外面的世界的,做父母的也要用心去感受孩子 。一定要有爱,有耐心 。耐心很重要 。
宝宝哭闹总要人抱,该不该抱呢?我们总听说:孩子哭,不用管,哭哭就好了!要么就是:别让孩子哭了,赶紧抱抱!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安全感缺失
如果宝宝只是在哭闹,检查过并没有其它原因的话,这可能是宝宝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对于这个话题,美国一个心理学家博士给出这样的论证:婴儿从0~18个月期间,社会心理任务是解决“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这个阶段的宝宝其实完全依赖于父母,如果父母能够对宝宝的需要比较敏感,有规律,、及时了解到宝宝,他们也就会形成一种基本信任感 。如果宝宝相信父母会满足他们的需求,相信他们是值得依附的,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建立了安全感的依恋 。
生理需求
0~3个月的宝宝哭闹是属于真实性的,可以反映他们的生理状况 。这个时候的宝宝如果哭了,一定是有真实需要 。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办法通过“假哭”,来获得父母的关心,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还没有发展到理解“行为和结果”的这种逻辑关系的阶段 。所以妈妈们在宝宝这个时候哭闹,就应该先去抱宝宝,而且是不会把宝宝宠坏的 。
表达诉求
4~9个月的宝宝哭闹,他们的认知和情绪正在在发展中,宝宝的哭闹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因为他们明白哭闹之后所带来的后果,你就会发现宝宝喜欢对着某个特定的人哭,而且偶尔他们还会有一些小手势来表达诉求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们要了解宝宝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哭,了解宝宝表达的诉求 。
解决方法
家长们要多陪孩子一起玩,妈妈们发现了宝宝有用哭声,来呼唤家长的能力时,要注意不要被他们控制 。适时引导宝宝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探索 。平时要不等宝宝召唤,及时陪宝宝玩耍 。可以用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或者多陪他们玩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 。如果家长能够做到多陪伴,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当宝宝醒着的时候,有事情可以做,他们就不会有这种哭闹等情绪的反应,也就不会一天到晚的找抱抱 。
宝宝0~2岁期间,主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这些阶段当中了解到宝宝的需求,而不是单纯纠结抱不抱的问题 。
宝宝抱不抱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抱太多怕孩子总是依赖性太强,不抱感觉宝宝哭得很可怜,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过:小孩子哭得那么可怜,怎舍得不抱?
但是在我学习了相关孩子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成长过程之后得到一个结论:要有选择地抱!
刚出生的孩子,原本在妈妈肚子里温暖地保护着,在分娩那一刻突然周围释放了,孤独而有缺乏安全感,这个时间段可以尽情地抱他宠他,不用担心会宠坏他 。因为刚出生的孩子听不懂你的言语(对你说话的语气会有反应),任何规矩对他来说都不管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