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 四 )


中秋之夜 ,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 吃饼赏月 , 共叙家常 , 是每个人记忆深处最温馨的画面 。
传说 , 在七仙女回天宫之前 , 为董永生下了一个儿子 。七仙女回天宫之后 , 她的儿子留在了人这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 , 这个孩子见同村的小伙伴们都在村头的桂花树下玩闹 , 心里也痒痒的 , 便走过去打算和他们一起玩 。可是 , 他刚一走过去 , 孩子们就都躲着他走开了 , 不想和他一起玩并且骂他是没娘的孩子 。他一听 , 扭头跑到村外的老槐树下 , 放声大哭起来 。哭声传到了天上 , 惊动了天神吴刚 。善良的吴刚一看这没妈的孩子实在是可怜 , 从天上下来 , 走到那个孩子的面前 , 和颜悦色地哄他 。可是 , 无论吴刚说了多少好话 , 哄来哄去那孩子还是哭着喊着要妈妈 。吴刚一看孩子思母心切 , 自己的心就软了 , 于是他一边给七仙女捎去信儿 , 一边悄悄地拿出了登云鞋 , 对哭得两眼通红的孩子说:“孩子 , 叔叔告诉你一个办法:这是一双登云鞋 , 穿上它之后你就可以腾云驾雾去找你的妈妈了 , 要记住 , 穿鞋要在圆月下 。”这孩子一听这话 , 顿时止住了哭声 , 他忙向吴刚行礼道谢 。孩子坐在村头的一块石头上 , 盼着太阳赶快下山 , 月亮快些出来 。等到夜幕降临 , 月亮刚一露脸 , 孩子就赶紧从怀里掏出登云鞋 , 只轻轻一跳便飞到了天宫之中 。这时 , 七仙女早就接到了吴刚捎去的信儿 , 在天宫门口等着儿子的到来 。当儿子来到自己身边时 , 她又悲又喜 , 对儿子又是亲又是抱 。众姐妹也都迎上来亲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外甥 , 七仙女要好好补偿一下自己缺少母爱的儿子 , 于是忙碌了起来 , 她亲手把嫦娥送来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果、核桃仁 , 做成馅儿 , 按圆月的样子 , 做成了香甜可口的仙饼 , 让儿子痛痛快快吃个够 。哪晓得这事被玉帝知晓后大为恼火 , 把捎信儿的吴刚罚到月宫里去砍桂树 , 让他永世不能离开月亮 , 又命令天兵脱下那孩子的登云鞋 , 把他送回了人间 。这孩子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 对天宫中的一切已经记不大清了 , 但妈妈做的仙饼却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这孩子长大后在朝为官 , 依然没有忘记妈妈给他做的仙饼 , 为了表示对妈妈的尊敬与怀念 , 他便让百姓们也做那种圆月样的饼子 , 这就是后来的月饼 。神话存在在口耳相传 , 内容的真实性已经无据可靠 , 但是有据可查的月饼的来历是在殷、周时期 , 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 , 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发展到唐朝时期 ,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 , 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 , 月饼尚在宫廷内流行 , 少量流传到民间 , 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 , 寓意团圆美好 , 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 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和饴” 。
喜欢的话请点个关注 , 拜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