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庄公时,有个士人名叫宾卑聚 。他梦见有个强壮的男子,藏着白绢做的帽子,系着红麻线做的帽带,穿着熟绢做的衣服,白色的新鞋,佩带着黑鞘宝剑,走上前来 叱责他,用唾沫吐他的脸 。他吓醒了,原来只是一个梦 。坐了整整一夜,自己很不高兴 。第二天,找来他的朋友告诉说 。“我年轻时就爱好勇力,年纪六十了,没有 遭受过挫折悔辱 。现在夜里遭到悔辱,我将寻求这个人的形迹,如期得到还可以,如果得不到我将为此而死 。”每天早晨跟他的朋友一起站在四通八达的街道上,过 了三天没有得到,回去以后就自刎而死 。要说这是应当尽力去做的却未必,虽说如此,但是他的内心不可受辱,这一点还有能超过的吗?
高义
原文:
二曰: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 。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 。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故当功以受赏,当罪 以受罚 。赏不当,虽与之必辞;罚诚当,虽赦之不外 。度之於国,必利长久 。长久之於主,必宜内反於心不惭然後动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 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 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子墨子游公上过於越 。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陰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 夫子 。”公上过往复於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 。”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 意 。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於宾萌,未敢求仕 。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 。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 其国,是以义翟也 。义翟何必越,虽於中国亦可 。”凡人不可不熟论 。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 。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 矣 。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 。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於王而 遁 。至於郊,使人复於王曰:“臣请死 。”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後世之为王臣者,将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挠 。”遂伏剑而 死 。王曰:“请成将军之义 。”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 。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 。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郼、岐之广也,万国之顺也,从此生矣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尝有干溪、白公之乱矣,尝有郑襄、州侯之避矣,而今犹为万乘之大国,其时有臣如子囊与!子囊之节,非独立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 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 。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 。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 。还车而反,立於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 。以父行法,不忍;阿有 罪,废国法,不可 。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於是乎伏斧锧,请死於王 。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 君枉法,不可谓忠臣 。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 忠且孝矣 。
译文:
【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 稚子弄冰正文翻译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
- 雨雪曲卢照邻赏析 雨雪曲翻译赏析
- 水调歌头的原文和翻译 水调歌头译文及赏析
-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和翻译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全诗
-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翻译和原文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翻译
- 蝶恋花原文内容和诗意翻译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赏析
-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释
- 金刚经论全文阅读讲解 金刚经翻译及注解
- 中庸全文及翻译赏析 礼记中庸原文及翻译
- 柳宗元的藏头诗江雪赏析和翻译 千山鸟飞绝是哪首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