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节气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视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代表暑去凉来,四季中的秋天来临了,我国将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一候时刮的风中能感觉丝丝凉意;二候时清晨傍晚地面有白雾升腾;三候时天气转冷,偶尔能听见几声蝉鸣 。三候过去,天气也就真的转凉了 。
何谓早立秋与晚立秋呢?我们知道立秋是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而制定的,也就是阳历,一年约365天,每15天是一个节气,所以立秋节气的日期相对是固定的,固定在每年阳历8月7日—9日,也就是太阳到达黄经135度的时刻;但是古代计算日子用的是太阴历,也就是月亮在地球与太阳运动中间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一年约354天,古人为了克服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这一缺点,采用了闰月来化解矛盾,所谓“十九年七闰”,这样就会导致立秋时,有时在阴历六月,有时在阴历七月 。
由于古人把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定为末伏的开始,所以立秋后还有一伏,这也说明立秋时节可能在中伏,也可能是与末伏同一天,俗语“秋后一伏热死牛”、“三伏加一秋”等,都是说立秋后必然有一伏,此时白天热晚上凉,若是“秋后加一伏”,那就是“秋老虎”,早晚凉爽,中午高温,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比“中伏”还要难熬 。
古人就把立秋时间在农历六月里为早立秋,而把立秋在农历七月里为晚立秋,因为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未消,但是总体还是趋向凉爽天气的,早一天立秋,人们就可以早一点享受清凉,把蒲扇收藏起来,而立秋越晚,人们忍受酷暑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类似的俗语还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烘烘”,因为立秋时间不同,所以温度差别很大,人们感受也就不同 。
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农历六月二十九,按照俗语属于早立秋,表示今年立秋后天气不是那么炎热,不会遇到所谓的“秋老虎”,到时还是比较惬意的 。你们认为这句俗语有道理吗?不妨说一下看法 。
热不太久了,再过三个月一定凉嗖嗖的哈哈哈
不好意思,想答非所问,请问一下,我是否可以把刊登在抖音上的作品转载到今日头条上发表 。
大概还要热两个月左右吧!
专家说了,立秋后还要热多久,具体时间得等到今年立冬回答你 。
- 一年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为“绝日”,为什么呢?
- 农村老话“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是什么意思?
- 老话“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似良药”啥意思?为啥秋茄子有毒
- 第27号台风桃芝生成,为什么11月份还有台风活跃呢?
- 老话“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无毛一身膘”是什么意思?
- 12月7号solo赛Faker拿下比赛,他有哪些细节操作?
- 立秋贴秋膘有哪些讲究吗?
- 今日立秋,这些“啃秋”食物你吃了吗? 北方人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 农村老人说立秋要贴秋膘,是要我们长肉的意思吗?是什么长肉快?
- 立秋是几月几号202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