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七 )


(4)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
(7)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
(8)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 。他不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迷失了自我 。
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 。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摈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
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同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
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浮云”的比喻义?你怎样理解孔子对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
【积累拓展】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练习提高】
《论语》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在生活、学习、修养方面的不朽经典 。不少人的名字就化用了其中的名言寓意 。比如:王朝闻、陈三省、张友三,他们是化用论语中的哪些名言呢?课后不妨去查查 。
课外阅读孔子《论语》全本 。
【写作参考】
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
2.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
3.彰显形象 。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 。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 。
【阅读扩展】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