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省着省着,窟窿等着;用着用着,菩萨送着”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三 )


七岁大的孙子叫三六,得到了政府、党家家族、亲戚、朋友们的关照,从小学到读完了大学,没有辜负重望 。三六参加工作二年后辞职,开了一家网络实体店 。生易一年比一年大,他已经成为了五百名员工的不小老板 。他吃水不忘挖井人,去年他趁自个娶媳妇之际 。请饭招待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所有热心人 。
三六同员工关系融恰,企业年年翻翻,他的口号是,“永远同我的员工同锅搅勺 。”
孙子三六对铁公鸡的爷爷是这样评说的:“没有铁公鸡爷爷一块一块地攒钱二十二年,我爸就娶不来我妈;没有铁公鸡爷爷要求我妈吃豆渣窝头、麸皮、白菜根,就没有我妈顿顿蒸豆渣窝头和白面馍让爷爷选择着吃;什么爷爷吃豆渣窝头,我爸妈吃饺子之事就不会发生;我妈跳崖、我爸早去、我爷爷那么早过世都不会提前到来 。”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到有点宿命论的感觉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有些人拼命挣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拼命的给后代存钱 。可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自己的后代不争气,自己依然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
另外有些人大吃大喝,花钱如流水,每天活的很潇洒 。这种人说干就干,说吃就吃 。看上的就买,从来不委屈自己 。他们有句口头禅“人生一世,吃穿二字,吃了落了 。”这种人身体强壮,红光满面的,确实是很爱惜自己 。正如人们所说的——
我们普通老百姓,来钱不容易 。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心更切 。自己不吃不喝,省吃俭用的给孩子们留着,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抠门 。这样一来,苦了自己的肚子,伤了自己的身体,坏了自己名誉 。让人指指点点的说自己是小气鬼 。这种人时时刻刻都在为以后着想,为后代着想 。这种人真的让他们如愿以偿了吗?确实,这样的人不如那些花钱大手大脚的人过得好 。
有些事情确实应验了这句农村老话,“省着省着,窟窿等着;花着花着,菩萨送着 。”
农村老话?省着省着,窟窿等着;用着用着,菩萨送着″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有的老话,揭后语,谚语在生活实践中,是很有道理的 。题者说的省着省着,窟窿等着(我们这里是:有个猫儿等着)其含意是:你挣的来了,该吃就吃,该花就花,省来省去是给别人省的 。你说这种观念到底对不对,以我之见不能说完全对,但也有他的道理,本来生在世界很不容易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体贴是应该的,但是本人身体也是更重要的,在生活中也要保养好哇,只有个人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照顾别人 。
对于哪些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人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很适合,千万别忘了中华美德,勤俭持家,先照顾好家人,然后才是自己 。
对于?用着用着菩萨送着″这句话没什么道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改造人生,幸福生活通过劳动而得,任何唯心想法,天上落馅饼,都是痴人说梦 。
最后表明我的观点,无论何人,生活条件好的也应注意勤俭持家,不能无故浪费,国富民强离开?勤俭″最后失败 。但是合理生活消费也是必要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这是千真万确的理论 。隨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还是该吃就吃点,该花就花点,保持身心健康,取得家和万事兴为原则 。
一老人省吃俭用一辈子,省了几十年,钱不存银行,放床下压着,临终也不过大几千 。曾经一毛一块省下来的钱,而今不过是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 。几十年前,普通人一个月收入不过几十块钱 。
省吃俭用固然好,但若省钱的目的,只为放床底发霉,那真的很悲剧 。因为他不知道钱永远在贬值,2000年前后,商品房刚兴起,体制内靠熬年头,指着单位分福利房的大多数,实在没勇气去付个首付,再欠一大笔银行贷款 。因为,大多数省吃俭用惯了的人们,确实无法忍受一觉醒来欠着银行一大笔贷款,而且还要被银行吃掉一大笔利息 。从不过度消费,从不跟银行借钱,用钱全靠自己跟亲朋好友,这是上一辈人的消费观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