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1676),顾贞观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的推荐,入内阁大学士纳兰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得以相识,因为诗词文章相互欣赏,彼此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 。顾贞观曾为吴兆骞一案求援于纳兰性德 。当时,纳兰未有应允 。
是年冬天,顾贞观寓居京师千佛寺,冰雪中念及吴兆骞,以词代书,一连填下两首《金缕曲》,纳兰容若读罢为之大为感动,对顾贞观应允——五载为期,营救吴兆骞入关 。
谁说文章不管用!问题是——文章如何写的?看文章的又是什么人?顾贞观的这两首《金缕曲》词被后人称作惊世交情,千古绝调 。
顾贞观的《金缕曲》词两首,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尽是叮咛与关切,无一字不是从肺腑中流出 。这种生死患难之交,至性至情之作,被人传诵为”赎命词”,也被后世称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
康熙十七年(1681年),由于纳兰明珠从中帮助,又得纳兰性徳、徐乾学、顾贞观等诸多友人的鼎力相助和营救,终醵金两千,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 。七月底,还乡诏下,吴兆骞十一月中抵京城 。这已经历经了二十二年 。
回到京之后,京中文人、好友齐庆贺,徐乾学在席上即席赋诗《喜吴汉槎南还》,和者多至数十人 。当时座中有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中王渔洋,他在诗中有两句:”太息梅村今宿草,不留老眼待君还”,最为席上和时人传诵的 。因为,吴梅村生前颇为欣赏吴兆骞的 。
吴兆骞入关抵京之后,后来因为一些小事,与顾贞观有了嫌隙,纳兰明珠将他请入书房,书房中有”顾梁汾(贞观)为吴汉槎屈膝处”十个字,吴兆骞不由大恸,声泪俱下,念诵起顾贞观的词——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吴兆骞返里省亲,在友人资助之下,筑屋三间,名为”归来草堂” 。但由于长期在关外严寒之地生活,吴兆骞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不久大病数月,赴京寻医治疗,但终不治而终 。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1684年11月24日),客死京中,时年五十四岁 。
二十二年在宁古塔的流放生活,人回到故乡江南,东北的白山黑水竟成了吴兆骞的乡愁 。他临殁语其子曰:”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挈归供膳,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耶” 。梦里依稀宁古塔,妻儿老小苦亦乐 。
最后,纳兰性德等旧友故人为其料理后事,出资帮助吴家把其灵柩送回江南吴江 。翌年,纳兰也辞世了 。
跋:
词,诗之馀,多是一段风月、一种心情;有时候,一首词却关乎一命,关乎一地,乃至关乎一个时代的兴衰,这也是一叶可知春秋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比如顾贞观,既有文章传世,更有肝胆相照 。
【金缕曲二首原文及翻译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赏析】吾谁与语!数年回首,文字依然,泪眼婆娑…
- 韩诗外传节选原文和译文 韩诗外传原文和译文
- 黄帝四经道法原文 黄帝四经原文译文
- 韩愈的诗词全集诗集 韩愈的诗全集原文
- 天问解释和意思 天问原文及翻译全文
- 金山夜戏原文及翻译 金山夜戏文言文翻译
- 归去来兮辞原文注音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 论语公冶长篇赏析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及翻译
- 无怨的青春席慕容原文赏析 无怨的青春席慕容原文
- 礼记全文及翻译和解读 礼记礼运原文及翻译
- 新高二论语十二章翻译 论语十二章高二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